手机五年内消亡?

2018-03-26 来源:数字读物讲坛

  最近,微信上出现一些说法,比如,手机五年内消亡,开始觉得没什么,标题党而已。后来仔细想,发现一个问题,中国任何一个新说法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困扰,但是一旦发展起来都会陆续释放影响。最近出现的这些耸人听闻的说法,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话语形式,即将进入官方标准文本体系,这就不得不让人奇怪和警惕了,到底是什么问题呢,现象和实质难道没有区别吗?

  类似的还有,互联网即将消逝,被物联网取代;人工智能会消灭人类,人类即将被机器人取代。其实类似的话语很多人说过,比如纸媒要消亡了,记得我当时的回答是,目前首先消亡的是新媒体。BBS被聊天室取代,聊天室被QQ取代,QQ被微信取代,最近又有新纸媒出版,各种媒体的存在有他特定的规律。为此,本人有三个观察角度,愿意和大家分享:

  一是,互联网进入移动智能通讯终端时代,到底该如何认识,总该有个概念。

  《新媒体概念十年解读观点综述》,这是我两年前的文章,对新媒体从语言类型上做了一个概括,在描述新媒体现象时,社会各界流行:新闻语言,行政语言,宗教语言、我则使用了学理语言。这是我们常见的描述当今互联网种种现象时使用的语言类型,分析的结果是:社会上对互联网的未来阐述,出现了现象派、概念派、趋势派和学理派。现象派描述了生活现象、新闻现象、经济现象、社会现象、军事现象、甚至政治现象。概念派设计了各种概念,但是大多基于不同的现象,把现象当作本质,当作概念。趋势派则把某些现象当作趋势,倒是学理派不紧不慢,细细咂摸各种词语的内涵外延,寻找最能承载、表达各种现象背后的实质的词语,极力打造一个系统的理论。

  不少人逐渐接受了我的观点,即非学理语言正在肆虐我们的网络论坛,甚至社会各界。大家习惯成为标题党,并用艺术语言表达学术观点进行学术性讨论。难道艺术语言不可以用于讨论论证吗,过去迟滞反馈模式时代,这似乎是可以的,因为不能即时反馈,所以不存在即时反馈,而可能立即遭到反驳的威胁,是否严谨无从知晓,尤其权威人物说话分量重,观点大体看起来没问题,也就那样了,是不是艺术语言表达一般没人追究。何况,人类到目前为止,确实没有关于艺术语言不得用于表达学术的法律或者规范,基本上还是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接受。当然,法律文本、应用文书、学术论文性质的文章等,已经不允许出现艺术语言了,除此之外的其他领域艺术语言还是很有市场的。

  而且,公众信息传播如今已经进入了人联网的时代。过去,互联网充其量只是桌联网,只要你坐在桌前,人可以通过桌子上的电脑联络世界各地,但是离开桌子,和别人联网的事情就不存在了。如今移动通讯终端,而且还是智能终端出现了,每个人走到哪,都可以联络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人,而且无论你走到哪,你想说什么话,大家都能看到,这就是一个从桌联网走进人联网的时代,其变化的实质就是:公众信息传播效果的即时反馈模式,开始出现。

  我贡献的理论观点,就是把这个传播学变革带来的影响做出了具体的阐述:公众信息传播已经出现了各种、各类网络公众信息预制代理的产业,这是人类产业类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产业,这不仅令公众有了方便查讯信息、核对信息、发布信息的生存条件,也改变了商业形态,出现了人体真身相关与否的消费类型分化:

  一种是不需要人体真身走到买卖现场的消费,可以躺在沙发上购物的网络购物的商业模式;

  另一种是那些人体真身必须到场的消费,比如游泳、滑雪、理发、吃饭、看电影、玩CS或VR,修指甲、美容等等。单纯供需信息匹配的网络功能,实际上正考验着无人超市的存在,什么人才会去无人超市,不会使用网络的人,不去;会使用的,网购即可;需要人体真身到场的产品,无人超市不经营。这是商业受到的颠覆性冲击。

  还有图书业,天津滨海图书馆最近热闹非凡,但是去读书的人并不多,照相观光的人络绎不绝。毕竟那里的建筑内部装潢太壮观了。这种场合实际涉及的是教育,互联网手机端的教育正孕育着巨大的产业需求,需要我们对数字网络学校的五大支柱有足够的清醒的认知,数字教材、数字教室、数字教师、数字教学管理、数字教学标准,这将彻底改变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当然对那些一贯喜欢表达演讲的人,做为师资资源,网络提供了大量的充分的环境,能够演讲的人越来越多,也是一种全新的竞争环境。

  另一方面,一些全新的行业正在诞生:所谓公众信息传播预制代理产业,预制代理公众出行车辆信息的是滴滴,预制代理公众出行票务信息的是12306,预制代理买买双方交易公众信息的是淘宝,预制代理人们旅游出行信息的是途牛,各个行业都在努力的学习,学习并研究各个行业特有的消费者行为学规律,并尊重规律改善相应的网络服务,这应该是未来产业竞争最重要的领域。

  在这种信息传播效率全新模式环境下,越来越多过去看起来似是而非的观点都被证明是错误的,甚至是及其荒谬的,人人都可以用及时反馈的手段,看看你说的究竟对不对,即使是哪位名人。当然,名人也会进步,也会不断修正自己,于是我们发现:大家修正的方式在不断从非学理语言向学理语言靠近,尤其在科学话题上。艺术语言的纰漏越来越被大家认知,艺术语言的粗犷误事越来越被大家确定,用艺术语言谈论生活常常可以妙趣横生,但是艺术语言用来指挥生产,常常带来的是混乱和没完没了的吵架。学理语言就相应好多了,我以为,这种专业领域的语言体系的发展,从文化学角度说代表了产业文化,从经济学角度说代表了经济发展的规范质量,从产业学角度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标准。

责任编辑:wuyong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