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业为何会吞噬中国实体经济?

2018-07-13 来源:新媒体大趋势

  从上述5大领域来看,每个领域都大局已定,真正有价值的互联网服务都已经被BAT等先来者占据,后来者越来越难争取到生存空间。经历近20年的发展,其他各种新奇的商业模式也都基本完成尝试,未来有价值的商业创新会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

  从2013年至今,中国互联网产业已经超过5年时间没有再出现具有较大价值的创新企业了,而失败者却不计其数。

  当前的中国互联网产业,沉淀下来有价值的企业寥寥无几,留给未来新创企业的好的商业机会也几乎不复存在。这才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全貌与真实现状,对于今天的创业者来说,中国互联网创业已经进入寒冬。

  与互联网创业机会进入寒冬相悖的是,中国的互联网产业的创业环境还依旧虚火,无论投资人、创业者还是政策制定者,都还没有察觉的陷在互联网的狂热之中。

  大量的资金依旧源源不断的从实体经济抽离出来,通过直接投资或间接通过风险资本的方式进入到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创业者借助产业的虚火能较轻松获得资本,获得资本后,互联网创业者以不理性的高薪从传统行业掠夺人才,以不理性的高价采买流量,媒体、教育等公共资源也都向这些企业倾斜,政府也把最好的税收、融资与上市政策给到这些互联网企业,而实体经济不仅得到的资源支持少之又少,本属于它们的人才与资金也大量流失到很多并不创造真实价值的互联网产业。

  朋友讲述过一个真实的例子,同样一所大学汽车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相接近的能力,在互联网电动汽车企业的薪酬是传统汽车企业的数倍之多。

  互联网产业的价值不可否认,其在很多方面大大便利了中国人的生活,值得肯定。但中国互联网二十年,打车大战、单车大战、外卖大战、团购大战、视频大战、电商大战、支付大战、二手车大战.......消耗了数以千亿计的资金在一场场大战之中,最终除了留下BAT几个垄端大量社会资源的企业巨头,以及无数依靠资本输血而苟延残喘的企业,其他一地鸡毛。

  中国的农林牧渔产业依然处在落后的小农经济时代,面板、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科技领域还依然严重依赖美日韩企业,钢铁、汽车、航空与机械等传统工业制造产业依然停滞不前,自然环境还依然糟糕,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也依旧低下。

  而前不久,笔者在互联网产业并不发达的德国考察,其发达的汽车、机械等传统实体产业,不仅很好的解决了当地社区的居民就业,提升了国民的整体收入与社会福利,政府还把实体产业创贡献的税收源源不断的投入到当地的自然环境改善中去。

  而中国引以为傲的互联网产业虚火,挤占、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只让小部分人攫取了大量财富,而最终却吞噬了中国的实体经济。

责任编辑:wuyong

上一页 1 2 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