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互联网已来!连接10亿人后,新机会在哪?
几乎把所有中国人连接进线上,成为中国第一个月活用户超越10亿的互联网产品。这是微信互联网概念的基础。
对中国互联网而言,这是里程碑式的时刻。即便新媒体人自嘲“微信用户都突破10亿了,但我仍然写不出一篇10w+!”
仅仅把10亿用户和10w+联系起来,格局太小。
2. 小程序奇袭。
最早的微信是什么?即时通讯工具,实现了人与人的链接;后来加入朋友圈,变成一个社交工具。
五年前,微信开创性加入公众号,在去中心化的原则下,内容创业瞬间爆发,解决了人与内容的关系。
小程序的野心则是连接万物,不料,迈开第一步,稳准狠,踏在了人与商品的链接上。
3. 去中心化与流量洼地。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张小龙一直在坚守的“去中心化的原则”,其它互联网平台,要么流量已到天花板,要么已高度商业化,即便有增量,但流量牢牢控制在平台自己手上。
信息流广告确实可怕,平台一年挣好几百亿,但这和普通创业者又有多大关系呢?但微信不同,所以也只有微信能孕育出内容创业。
因为强社交属性和去中心化原则,实际上,微信上有大量流量,其实并未被开垦和商业化。你看,就连一场朋友圈刷屏的知识付费就足以令所有人疯狂。而对微信群流量的挖掘则成就了拼多多。
消费升级?
可别忘了5亿用户的增量市场
最近新零售很火爆,包括线上线下融合的OMO概念。
谈到这些,往往离不开“消费升级”,很多人口中念念有词:中产阶级生活方式、新零售、工匠精神、创造性需求、个性化定制……
经过大众传媒和广告营销的体面灌输,我们习惯性把“升级”和“高级”划等号,下意识认为“消费升级”意味着价格越来越贵,格调越来越高。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好比我们聊着知识付费,面红耳赤争论着“薛兆丰的经济学”到底有没有价值的时候?
那个叫“夜听”的公号已消无声息地在夜幕来临后温暖着两千多万人。二元世界的另一面,是另一群用户的爆炸性增长。
比如,2016年还被戏谑“代言残酷底层物语”的快手,两年用户增长75%,四亿到七亿,已经在黄金时段的电视综艺打出“7亿人都在用”的slogan。
春节期间,根据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统计,快手最新日活已达1.2亿,如果数据真实,相当于每天有一个日本或者两个英国或者5个澳大利亚的人口在快手消费内容。
而我们更愿意讨论的却是抖音,它的日活差不多6300万。对消费升级这件事,我们可能存在某些固执的偏见和误解。
十年前,当我们第一次在网上购物的时候,我们认为电商是消费升级;十年后,还有5亿人小心翼翼,他们可能会完成自己在网上的第一单电商消费,不是在淘宝,而是在微信群里的拼多多。
那些嗅觉灵敏的人,他们给出这样一个简单粗暴思考模型:
微信月活—淘宝月活=5亿用户
毫无疑问,比起淘宝5亿月活,微信足足翻了一倍。微信把最难接入互联网的人,连接进了互联网。5亿是什么概念?
换算成人口计,根据一份联合国最近估计的世界人口数排名,差不多相当于日本、俄罗斯、英国、意大利、德国和南非的人口总和。
用户和市场摆在那了
供给侧在哪?
拼多多是第一个搅局者。
三年前,在超市间苦苦寻找,却找不到一辆合适的婴儿车的时候,“小小包麻麻”创始人贾万兴意识到,在巨头电商平台之间,母婴这个垂类的电商一定有巨大空间。
因为他断定“我的痛苦,肯定也是其他初为父母的痛苦。”那么,流量从哪儿来?微信公众号带来的流量红利——内容电商。
拼多多的流量从哪来?小程序流量红利。
责任编辑:wu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