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直播课堂引争议
黄超,兰州西固区福利西路小学教师。今年秋季开学,黄超经与学生家长委员会商议,将时下流行的直播搬进课堂,在直播平台上分享自己执教班级的上课情况,引发争议。
为家长了解孩子而直播课堂
黄超直播课堂的原因是:“很多家长反映不知道孩子在学校学了什么,只能按自己的理解给孩子辅导。”直播课堂的消息一经传开,300多名观众涌入直播间,短短40分钟内,参与直播的家长不断“点亮爱心”、送出“映票”。黄超也经历平生第一次大规模“涨粉”,一下收获100个粉丝。
进行第三次直播时,有网民将直播课堂的信息转发到微博上。然而,自己的课堂直播引起了广泛争议。很快,课堂直播活动被校方紧急叫停,所有上传的视频也一并下架。同时,他所在的学校表示,黄超善于创新课堂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出发点是好的”。
对于黄超直播课堂的做法,各方看法不一。黄超为此做了不少准备,为了确保效果最佳,他在讲台上固定了手机摄像头,保证整个教室的场景都能容纳在内。他还再三完善教案、设计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并坦言:“直播上课对我也是挑战。”他发现“课堂效果不错,学生觉得有家长关注着,上课更加认真。”
部分家长也对课堂效果表示满意,认为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课堂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辅导,孩子的课堂表现有改观。但不是所有家长都持支持态度,还有的家长因为直播平台具有商业属性、有“刷礼物”功能,而怀疑黄超直播课堂的目的,还担心在视频“监控”下,孩子有心理压力,视频公开观看,也有安全隐患。
黄超对此回应称,直播经过家长同意,并未影响上课质量。3次直播获得的礼物仅能兑换12元现金,他对“借直播敛财”的说法感到委屈。
争议:教学创新还是侵犯隐私?
家长的这些争论在网上同样存在,且争论范围扩大到直播平台责任、直播课堂是否恰当等方面。有的网民质疑是谁把课堂画面分享出去的,黄超使用的直播平台则回应“无密码不能观看,而密码只提供给家长”。
很快,网民讨论重点又转向了“该不该直播课堂”。随着讨论深入,教育工作者、法律界人士、媒体也加入讨论,纷纷表达意见。
持支持态度的认为,家长通过直播参与教学,比从老师那里了解到的信息更客观全面,家长能更直接地参与孩子成长。从更大的意义上看,如今各种网课已不少见,师资薄弱、偏远地方的学生能够获得同样的学习机会,促进教育公平。
反对者的理由,则集中在可能侵犯学生隐私、被“暗中观察”不利于孩子成长等方面。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这种直播课堂与网课有所不同,一般网课并非课堂实录,这种公开课大多经教师和学生同意,也不会全天候、无死角地直播,具有一定的“表演”成分。用摄像头来替代教师营造课堂教学秩序,是“懒政”的体现,不利于教师自身在引导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律方面进行探索。
可以看出,无论哪方观点,论点都涉及情理与法律两个层面。尽管观点不同,但即使支持直播课堂的人,也认为需要谨慎对待,例如通过“打赏”变相收礼、学生安全等问题都应当得到重视。
媒体评论摘要
《法制日报》:老师直播课堂教学步子迈大了
“互联网+教育”从长远发展而言,不会排斥更不会限制直播课堂教学,但这种直播应从本质上区别于当前这些直播平台上的直播。课堂教学直播不应走全开放的路子,而应是半开放的,只能限于所在班级学生家长或学校相关人员观看,除此之外的任何人没有法定依据均不得观看。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泄露视频内容,否则均属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要实现这种半开放式的直播,需要直播平台创新技术,学校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也可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为有想法的老师提供创新的平台,也为有需要的家长提供了解孩子学习的新渠道。
老师直播课堂教学暂时被叫停,不意味着这样的创新之举没有任何价值,此举反而给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直播平台提了醒,“互联网+教育”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且应当在法律法规的范畴内大胆创新、规范运行,让老师、学生、家长、学校等各方都能从中受益。
《广州日报》:直播课堂,最好问过家长
先往好的方面看,直播课堂对上课教师有一种无形约束力。直播教学过程,等于将自己置于监督之下,想想有人盯着自己,能不好好上课吗?还敢随便骂学生吗?谁也不想“原形毕露”,公开自己丑陋的一面。如此,直播教学过程就是好事一桩。不过,直播虽好,也别过界。那么,边界在哪?那就是学生的隐私权。在过往同类事件中,家长之所以反对教师直播教学过程,就是怕泄露孩子的隐私,从而对孩子各种不利。譬如,让坏人知道自己孩子所在学校班级。
教师如何才能直播教学过程?得到学校支持、学生监护人同意是必须的。所有家长都没意见,你就可以直播了。
长江网:直播课堂还需做好沟通课
责任编辑:wu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