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无处不翻译
笔者是从事德语翻译的,由身边的世界,特别是“进博会”,联想到一个社会现象:世界无处不翻译。这里的“翻译”,有时也指代外语,因为“听说读写译”是外语的五大基本功,而归根结底则在于“译”。有人可能会疑惑:“进博会”固然需要翻译,但没有这么夸张吧?若时光倒流十几年,我也不相信“世界无处不翻译”。可现在不一样了:世界在变,翻译也在变。问题在于,对身边的许多“变”,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也就不敏感、不当回事了。比如公交工具用中外文报站,指路牌上也有外文译名,警察制服上标有Police字样等等。
我为“世界无处不翻译”点赞,因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翻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或可用四句话概括:“人手一机难分离,各行各业需外语,衣食住行少不了,开放发展要翻译”。现如今,谁不用手机?手机离不开翻译!三百六十行,哪行不想发展?要发展岂能没有翻译!至于日常生活,因为改革开放,生活水平提高了,需要“翻译”的场合越来越多。请外国友人用中餐有些菜名不知怎么翻译,用手机翻译App就可解决难题。出境游自不必多言,就是国内游也不“逊色”:逛公园有中英对照的“导游介绍”,参观博物馆和展馆也有中外文的“参观指南”,旅游景点更有多种外文的“导览前言”。其他方面,如海淘的商品上有外语说明书需要翻译,因为要出口,甚至小小的“暖宝宝”也附有中外文对照的使用说明……
世界在变化发展,翻译在中国也与时俱进,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对其需求飞速增长:十多年来,中国有100多所高校设立了翻译硕士点,甚至翻译博士点也有好几个。而本科翻译专业更是多得难以胜数。由此可见社会对翻译的需求之大。其次是翻译理念不断深化:就说翻译标准吧,严复的“信达雅”已不够用了,译界给出了许多新的提法和要求。比如德国译界的“忠至可能,美之必要”就值得参考借鉴。再说翻译的作用和功能:“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的一切”,把翻译目的提高到了至高的地位,突出了翻译的“商品性和服务性”。这是完全契合当今市场经济、商品社会的先进理念。再次,翻译方向的变化:我们现在要向世界介绍中国,讲述中国故事,所以汉译外的比重大大增加,达到与外译汉平分秋色的地步。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加入外汉翻译的大军。曾几何时,姜昆徒弟、老外大山的普通话令国人惊讶称奇。如今有多少老外已达到和超过了他的水平……
以拙见,“世界无处不翻译”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它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产物。“世界无处不翻译”使中国译界无比振奋。我们翻译圈内人要为完成我国未来的四大任务“建设开放新高地,促进外贸更创新,优化营商好环境,加深多边区合作”而继续奋发努力,与时俱进。
责任编辑:魏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