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得返自然”,畏惧孤独不如亲近它

2020-05-21 来源:新民晚报

  人与生俱来畏惧孤独,孤独至少不是现代人的生活法则。古往今来,尽管孤独造就了几个登峰造极的文化高人,毕竟孕育和铸就不了现代文明。住在地球村,现代人离不了交际,倘若日日封闭宅家,老死不相往来,情景你都懂的。所以,我自然羡慕自家露台上梨花的忸怩作态,任凭它恣意斗艳,心甘情愿让孤寂的魂灵在它面前遭遇奚落,遥想着疫情早早退却,灾难很快过去,尚能追上季节的脚步,重归“复得返自然”的美好

  眼下疫情影影绰绰,希望若即若离,就像乍暖还寒的气色,也许还得将就孤身相处的日子。“别哀怨闷在家里的日子,你闷在家,病毒也给你闷死了!”张文宏教授此话好像还难动摇我的惯性思维:有人在一线“抗疫”,你却偷生赋闲,还能做些什么?当了一辈子的警察,此刻就像遇到某个捋不出线索的悬案,浑身是胆却难展拳脚。蓦然想起,当年送队里的一个老警察退休,他对我讲:“队长,我干了一辈子警察,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我问心无愧,因为我没有给人民警察这面旗帜抹过黑!”此话拿到今天,依然让我感慨流泪。也不妨这般想,疫情当前,倘若我行我素,不甘寂寞,任性使然,仍穿行于市面坊间,沉溺于觥筹交错,而不幸充当病毒的媒介,你将情何以堪?你没本事干掉病毒,老老实实待在家里,不给社会添麻烦,不损耗原本用于别处的物资,就是你的一份贡献,如此,孤身相处的日子也能释怀。

  灾难降临,世界猝不及防,仿佛人挨了一棍而怅然失措,一场疫情打乱了日常的节奏,混沌喧嚣的世界获得片刻宁静。隔离在家,物理上的孤独却让人心更趋于真情,这未必不是一件幸事。由静而安,由安而定,由定生慧,全然是灾难带给人类一片思哲的土壤,连小区的保安也变成了一位哲学家——从外面超市购物回家,头回被拦住询问:“你是谁?从哪儿来?到哪里去?”天哪,换作课堂,那是哲学的终极命题,而戎马倥偬的我等,鲜有扪心自问的。灾难催人反思,也许孤独更有益于思考,心灵安顿才能摒弃功利业障,直面病毒才有大彻大悟。譬如,病毒是古老的生命,人类某种意义上从病毒中衍生,病毒是有害的,但人的一生终将与病毒休戚与共,病毒可以防控,但是消弭不了,病毒之所以靠疫苗才会防控,是因为它能随遇异化,与时俱进,比人类更富有进取心和创造力,人类更多时候还要仰仗病毒来维持安康。由此而想,与狼共舞的世界才是安稳的,人类应当敬畏病毒,从一场疫情之中汲取智慧。身为警察,如此而洞悉使命,与罪恶盘桓,同魔鬼较量,远不是竭力搏命那般简单,难道不该让思想在孤独的土壤里发酵?让理性在特殊的岁月里生长?

  孤独的日子隐机而坐,书籍成为最亲密的伙伴,时而沉溺于庄子北冥有鱼、扶摇万里的逍遥境界,已然物我两忘;时而浸淫于约翰·克利斯朵夫顽强抗争、幻化悲愤的冥顽童心,继而身心受益。孤独的日子,书籍一如清新的空气,又如和煦的阳光,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心灵不再孤寂,时光盈满情趣。倘若孤独是哲思的一方净土,那么书籍便是它的甘霖雨露。

  孤独还是灵魂的一面镜子,伫立在这面镜子下观照自我,才真真切切地辨识人性的是非曲直。拼命奔跑在路上的人们是否还捡拾遗落在身后的初心?站在事业巅峰的豪杰曾否记得山底下那块石阶?

  我赞赏金一南将军的话:“孤独滋养思想,孤独孕育辉煌。”孤独是人生必备的教科书,但并非为了涵养精神而选择孤独,更非为了生命华彩而沽名孤独。疫情终将过去,隔离的人们终将回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去,当人们恢复了社交,往复了常态时,不该因隔离至孤独而耿耿于怀。享受团聚,也亲近孤独。心灵方至圆满。(戴民)

责任编辑:weizhimei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