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畅游网络"花花世界" 需补上媒介素养课
《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69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3.7%。而《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绿皮书(2017)》从“上网注意力管理”“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自我信息控制”五个维度为青少年网络素养打分后指出,我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总体得分不高,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新媒体时代,孩子们与成人共享着同样的屏幕以及屏幕背后的世界。作为“网生代”的“00后”和“10后”们,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尚未完全成熟,在互联网这个“花花世界”中畅游之时,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近年来,“男生沉迷手游导致考试失利”、“女孩打赏主播花光父母存款”之类的负面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六一”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关注当代青少年该如何补上“媒介素养”这一课。
■三方合力 助力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
针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如何减少青少年的网络依赖、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在这个过程中均不应缺位。《人民日报》曾刊文表示:“三位一体”开展新媒体素养教育,赋予广大青少年良好的判断力与思辨力,以及生存于网络时代的技能,有助于他们的社会化和健康成长。【详细】
西方网络专家克里斯蒂·伯纳姆在多年前就已指出:“教育儿童使用网络媒体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在于必须教育父母学会使用它们。”家长教育孩子,首先不能用堵和压的方法。网站其实跟其他媒体一样,就像一个工具,关键看怎样利用。家长如何去使用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去引导孩子、怎么培养孩子使用媒体的能力,这些都是目前值得思考的问题。
而在新科技环境下,掌握数字工具使用技能,具备信息及媒介素养,将成为公民的基本生存本领,因此教授学生如何合理、合法和有节制地使用网络,是教育界当前必须肩负起的任务。中小学应逐步开设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网络安全课程、媒介素养课程,系统教授接收、分析、评价以及创制信息的知识和技能,逐步提升未成年人的媒介安全素养、媒介交互素养、媒介学习素养及媒介文化素养。【详细】
目前,广东省已在小学课堂开展媒介素养学习,使用的是全国首套进入中小学公共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媒介素养》教材。该教材源自广州市少年宫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多年实践,通过漫画、案例、思考题的方式,提醒和引导小学生们在网络世界中学会安全地保护自己。【详细】
此外,构建关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也非常重要。政府对新媒体的重视和管理能起到很大作用,例如让传播途径变得更加洁净、在媒介管理上更加到位、及时发现和删除不真实信息等等。大众传媒也有责任给青少年提供一个更多元、丰富、健康的文化和成长氛围。【详细】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2017年两会上提交的议案中呼吁,相关部门应重拳打击和加大力度整治各种网络犯罪及违法不良信息,关注和重视网络欺凌、网络沉迷、网络不良接触等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问题,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安全可靠的上网环境;整体协调和制定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统一规划,提升青少年网络媒体素养,增强辨别能力;政府主管部门、监护人、教育系统、社会组织、互联网企业要协力同心,共同建设高效科学的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详细】
■专家观点 媒介素养应成为全民教育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楚新认为,相较于传统科目,媒介素养课程是信息时代的新产物,学校要根据自身教育资源以及学生接受水平,专门开设媒介素养课或者结合其他课程采用渗透性教育等方式开展教学。【详细】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表示,“互联网+”时代应有两个标志:网络像自来水、电一样,成为基本工具和要素;媒介素养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他认为,媒介素养就是教大人小孩趋利避害,让大人小孩一起去解决在互联网时代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成为全民教育。【详细】
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桑志芹介绍,在很多国外的经验中,减少对新媒体的依赖,相当一部分是依靠学校教育。如今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已经行不通了,教师应更加注重启发孩子的思考能力,进行引导式、互动式教学。小学阶段更多是打基础,中学阶段逐步培养思考能力,大学阶段则在反思中融会贯通。【详细】
■他山之石 媒介素养教育从娃娃抓起
自20世纪下半叶开始,为了使青少年适应复杂的媒介环境,世界各国都开始着力关注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以及拉丁美洲、亚洲部分地区相继开展了媒介素养教育。
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英国自1933年开始提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国家。在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宗旨是把受众培养成能够积极地利用媒体,制作媒介产品,对媒介信息有主体意识,能独立思考的优等公民。【详细】
责任编辑:baizhi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