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餐厨垃圾处理:“吃”出来的垃圾,去哪儿了?
“吃”出来的垃圾,去哪儿了?(美丽中国·关注餐厨垃圾处理①)
餐厨废油变工业原料,食物残渣变生物饵料
爆炒猪肝、油淋茄子、干炸丸子、煎带鱼……不少好吃的菜肴似乎都和大油大火的烹饪方式分不开。由此产生的餐厨油烟又会造成环境污染。而无论何种烹饪方式,都不可能避免餐厨垃圾的产生。
怎样解决“吃”出来的垃圾?一些地方开始尝试通过科学的收运和处理方式,将餐厨废油、餐厨垃圾等变废为宝。
一大早,一辆厢式货车驶进了湖南联合餐厨垃圾处理有限公司。公司生产设备部副经理罗军赶紧招呼工人,连接管道,开动机器。伴着轰鸣声,黄褐色的油脂从50升容量的蓝色油桶中不断流出,进了车间进料口。
“这是从社区居民家庭收集来的灶台油。”罗军说,“它的含油量在80%以上,蒸煮半个多小时,静置一天,油水一分离,就从污染物变成了不错的工业原料。”
灶台油主要来源于居民家中厨房排放的油烟。这些灶台油能被收集和处理,得益于湖南省长沙市正在一些老旧小区推行的“油烟分离,烟气净化,废油回收”的方案。
厨房烟气直排有三害:油、烟、灰
“以前啊,这树上常年是油疙瘩,新叶子长了就落。”黄仲陶打开抽油烟机,指着出风口处一节扑簌簌抖动的树枝说。
黄仲陶、朱健萍夫妇住在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丰裕小区。小区里的楼都是上世纪80年代单位兴建的集资房,没有油烟管道,每家每户都在厨房窗户上装个排气扇。一到做饭时间,风扇齐响,呼呼地往外抽油烟。
“空气污染,小区脏乱。”谈起油烟问题,小区所在的龙马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晓凤有直观感受,“直排有三害:油、烟、灰。”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彩亭分析,餐厨油烟成分复杂,主要危害性产物有两类,一类是大大小小的颗粒物,一类是挥发性有机物。而且,油烟中的颗粒物中一部分是可吸入颗粒物,PM2.5又占其中的80%以上。
丰裕小区的居民楼,厨房窗外大多装有遮雨棚,但棚上全是厚厚的油垢。“五楼滴四楼,四楼滴三楼……进出一楼的杂物间都要打伞。”居民元小群回忆起当初的情景时说,“遮雨棚成了遮油棚!”
“油滴到地上,会使土壤透水性降低,不利于植物生长,造成土壤局部污染;流到下水道里,会使污水的含油浓度过高,增加城市污水处理负担。”李彩亭说。
油垢还带来安全隐患。长沙不少老旧小区的电线沿着二层楼的外墙架设,油污滴到电线上,极易引发火灾。“去年到今年,由此引发的电线烧燃事件就有两起,所幸发现及时,被迅速扑灭,没有产生事故。”芙蓉区恒达社区支委成员魏成粮说。
芙蓉区两型办曾请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居民家庭未经处理直排出来的油烟浓度接近8毫克每立方米。而现行的《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规定,餐饮业单位油烟排放浓度不应超过2毫克每立方米。虽然单个家庭的排放量不多,但考虑到总数,其对大气的污染仍不可小觑。
废油被回收,提炼工业级混合油
令居民苦恼的厨房油烟,实际上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周末的中午,长沙恒达社区教师一村热闹起来,叮叮当当,锅碗瓢盆碰撞,显出屋里的忙碌。若不是魏成粮指着玻璃窗上一个小小的风门,在外面乍一瞧,完全看不出哪里是厨房。这与满目油烟管道的隔壁小区截然不同。
为解决餐厨油烟污染问题,2016年,长沙市两型办会同相关部门以网上征集解决思路、赴外省市学习调研、组织专家研讨论证等方式,确立了一套“油烟分离,烟气净化,废油回收”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公开招投标,请企业进行设备安装和油烟排放改造。经过摸排查清,长沙有待改造的居民家庭有22万户,目前已经改造完成11.8万户,全市计划到2020年实现老旧社区家庭油烟设备改造全覆盖。
恒达社区教师一村300余户居民,超过九成参与了最早的试点,更新油烟处理设备,清理楼房外墙油污。两年多过去,厨房外墙光洁如新。油污都到哪儿去了?
原来,新的油烟处理设备采用的“全动态离心式油烟净化技术”,能将烹饪时产生的油烟进行拦截并分离。挥发性有机物在设备内经过处理,达标的气体直接排放;机器里高速旋转的净化网盘将油、水、渣颗粒甩到一起,凝成废油,流到油槽里,走向了再利用。
“在招投标时,政府同企业签的合同就包含了废油回收方面的条款。”芙蓉区两型办副主任冀超介绍。
在龙马社区的健身广场上,设备中标企业湖南中禹利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给居民发放塑料广口瓶,收集油槽废油。
“一吨废油五千来块,重油去污剂大概两万块一吨。最初,我们参照这个价格,规定5升废油换1升清洁剂。每个月去社区换一次。”公司负责人傅彬解释。后来为了鼓励居民养成良好回收习惯,“只要拿油过来,也不管多少,就给居民换一些日化用品。”
责任编辑:baizhi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