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旅游安全建设 各环节都须系紧“安全带”
加强对商业旅游平台安全管理
舆论认为,要强化旅行社、OTA及各环节服务提供商的主体责任,为境内外出游的游客提供安全保障。作为提供有偿旅游服务的各类商家,要注重风险预警信息的收集、执行,不能只收钱、不履责,甚至将旅客交给当地的“地导”就不再过问。
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助理齐晓波认为,自由行未来会成为主要的旅游出行方式。但自由行在保险保障、实时预警和风险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应该未雨绸缪、提前应对,不断完善相关应急管理机制。
网民“杨劲松”说,接下来,还需要突出OTA平台的责任,督促其建立风险管理和优化内部控制,要求其对游客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在此基础上要求OTA平台做到及时提供关键信息、掌控关键环节,提供关键帮助,并能够持续风险监测,及时预警,有效应对。考虑到有些OTA平台缺乏相关资源,相关政府部门可以评估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的可行性,吸引参与方接入体系,也可以培育第三方机构提供专业服务。
目前已有在线旅游平台在宣传页和下单业进行风险提示,或设置“出境自助游知识和安全教育”宣传栏,舆论希望这些风险提示能更加准确和及时。
针对性地加强旅游相关安全工作部署
旅游市场日益火爆,对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想要“每个季节都能遇到最美的风景”,就要加强对可能出现危险的防范。舆论认为,在建立长效旅游安全机制建设的同时,针对暑期、节假日等不同时间的出行特点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应进行针对性的工作部署。
近日,吉林、黑龙江、河南、重庆、内蒙古等多地召开旅游安全工作会议或全面督察旅游安全隐患,要求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旅游安全检查、旅游安全教育提示、旅游安全基础、应急响应处置等,加强旅游安全管理,保障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地针对暑假期间高发的溺水等事故,也纷纷做出位针对性的风险提示和相关安全保障工作部署。
媒体也积极发布旅游安全提示。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央媒微信公众号发文《出发前必看!暑期旅游安全事项大盘点!》,提示网民出行要选择有资质的旅行社、签订正规合同、出行前了解目的地天气状况、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规定等,以及中暑、摔伤骨折、溺水等情况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办法,网民对该内容关注度非常高,认为提示有用并及时;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发布微博《出国旅游安全第一!196个国家和地区应急电话,收藏备用!》,网民转发和点赞数也很高。舆论认为,安全工作何时都不应松懈,安全警钟需长鸣。
不少网民认为,海岛旅游、水边旅游广受欢迎,提醒家长履行好监护职责的同时,积极主动教会孩子必不可少的游泳技能和安全知识,也是尽可能避免溺水事故发生的有效应对措施。大学生已成为当下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规定须通过游泳测试才能毕业,舆论认为相关经验或可进行推广,以提高学生群体遇险后的自救能力。
责任编辑:xin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