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知识学习笔记:十大舆情传播中的典型现象解读

2022-10-25 来源:网络整理

  舆情忻州10月25日消息 1.回声室效应:在媒体上是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

  解读:在网络平台,部分网民长期、持续、死磕反映相关诉求,为引起舆论关注,渲染、夸大、歪曲事实,误导部分不了解事实的群众。在舆情工作中,需警惕“回声室效应”影响对该类舆情事件的研判。分析认为,该类效应易在群体维权事件中出现。

  2.长尾效应:舆情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媒体持续追踪报道、网民持续表达意见等情况,导致传播周期不断延续,影响不断绵延。

  解读:该种效应多在重大舆情中出现,涉及群体广、涉及问题复杂,事件结束后,整体舆情处理未能形成处置闭环,故导致舆论不间断关注,舆情影响不断延长。

  3.维特效应:突发事件发生后,经过广泛传播,引发跟风效仿行为,使得特定突发事件系列化和舆情衍生化,出现后续连环事件或舆情现象,造成更加严重的不良影响。

  解读:此类舆情效应多在维权舆情中出现,如若维权行为取得实质成效后,便引发不少维权群体效仿此类维权方法,欲达到维权目的。如:地产类维权、消费维权。

  4.踢猫效应: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从而产生连锁反应。踢猫效应实际上指的是坏情绪的传染而导致的恶性循环。

  解读:踢猫效应在一般舆情事件中表现不突出,但在“网络暴力舆情事件”较明显,当舆情事件发生后,个别“键盘侠”站在道德制高点在微博等平台发布自嗨言论,对舆情事件进行评议,不辩事实、不分是非,妄下定论,给事件中人带来不良影响。

  5.无影灯效应:无影灯把高发光强度的光源在很大的灯盘上圆形地排列起来,让灯光从不同的角度的方向照射下来。就看不见每个点光源形成的影子。比喻从各个角度入手,将一个问题很全面地囊括起来。全方位地看待问题,可以从各个方面取长补短,以得到更加完美的答案。

  解读:个人认为无影灯效应在舆情工作中是一个较好的效应,无影灯效应能让舆情工作者综合看到各方舆论观点,全面、理性陈述舆情报告,提升整体舆情报告的价值。反之,在完成一份舆情报告时,若是缺失了全面看待舆情事件的眼光,整体报告也会失去偏颇。

责任编辑:和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