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公共文化的主体

2020-12-14 来源:山西日报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文明成果的结晶。对于社会而言,文化是由人人参与创造、人人得以享有的公共品。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公共文化的主体,体现并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文化权利和首创精神的理念。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都挺了过来,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这几年,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包含了更多文化期待。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向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是一项体现改革成果、释放改革红利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图书馆、博物馆、农家书屋来到群众身边。不过,在进行服务功能配套时,个别地方为了讲究“观赏效果”,相互攀比,使一些公共文化设施处于“歇业”状态,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公共文化服务需要接地气。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不必都追求高端大气,而要从实际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基本文化需求出发,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欢迎什么,使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落实到民之所需上。

  衡量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得喜不喜欢,更要看已经建设好的设施,群众好不好、用不用。山西是文化大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才辈出。2020年山西省十大群众文化活动,自今年8月启动以来,历时4个月,先后经过县级初赛、市级复赛、省级决赛,共举办各类赛事1700余场,34万余人次直接参与,惠及群众800余万人次。通过开展广泛普及、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参与度,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公共文化的主体。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老祖宗创造的不朽文化遗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山西这块土地上孕育的中华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并在这一过程中,让文化体育活动陶冶人们的情操、健康人们的体魄,让全省人民过上美好生活。

  文化来源于生活,文化的创新创造更不能脱离群众,只有关注人民群众、关注当下,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扎根于基层,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在构建现代化的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惠民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找准群众的文化需求,精准施策、精准投入,让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向基层延伸,多一些接地气的文化基础设施,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能惠及更多人,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李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