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隐私谁在做主?摄像头“暗中观察”引发用户焦虑
胡延平支了5招:下载软件选择正规渠道,如应用宝、安卓市场等;谨慎填写个人隐私信息,防止信息被无谓的采集;管理手机软件中的隐私权限,了解软件权限行为,关闭不必要的授权; 防范公共Wi-Fi,转账与支付时改用数据流量; 彻底清理旧手机信息,即恢复出厂设置—格式化—反复拷入大文件并删除。
如果用户发现手机应用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窃取自己的隐私信息,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有关行业自律机构如中国互联网协会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委员会投诉。
周辉说,根据《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要求,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和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应当配合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设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如果公众对处理结果不满意或投诉举报不畅的,还可以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举报。“也可以向工信部门举报。如果有初步的证据,可以对应用程序的开发者提起民事诉讼。”他补充表示。
一些请求授权行为如同“走过场”
管住“搞事情”的APP还需多管齐下
用户要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要管住“搞事情”的APP,监管必不可少。
周辉表示,对手机应用的监管,主要部门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公安部门。
国家和地方网信办根据《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进行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内容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工信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根据前述规定依法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公安部门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的规定进行处罚。
虽然三管齐下,但周辉坦言,部门之间职责仍有一定交叉,主管部门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此外,有关违规行为难以被发现,用户个人举证难度和成本都很高。”
的确,个人提起诉讼,实在需要些勇气,毕竟耗时耗力。
2017年年底,江苏省消保委就百度涉嫌违规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且未及时回应一事提起了民事公益诉讼。这也是全国首例针对个人信息安全提起的公益诉讼。
立案后,百度公司立即采取了整改措施,之后江苏省消保委撤诉。“由消费者协会提起公益诉讼对于发挥他们的公益性、专业性作用来说是很好的尝试。”周辉说。
如前文所说,手机应用越界获取隐私权限的比例正在下降。一些应用确实会乖乖地在收集数据前向用户请求授权,但这种请求就是“走个过场”——如果不同意,你甚至无法正常打开应用。
《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第四条指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提供服务。“这种不授权就不给用的行为显然违反该规定的原则,但是该规定对此并未明确相应的行政责任。未来立法上可以进一步完善。”周辉建议,除了完善法律,还可以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和媒体舆论的监督职责,对这种现象予以曝光和谴责。
责任编辑:wu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