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媒互动的历史作用(1-4)1

2018-05-07 来源:数字读物讲坛

  最近,终于有机会和大家聊关于影响时代变化的核心动力,即时反馈模式的出现。我以为,是人媒互动的技术发展带来了这个时代的进步。具体说就是计算机的数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移动通讯智能终端技术,这几个技术虽然先后经历了大约十年才融合起来发挥作用,但是这也是刚刚开始,后边还会有更多、更好、更快的发展,但是无论怎么快,怎么好,怎么多的发展,人媒互动是一切的源头。是这个现象带来了一切,这里简单梳理一下人媒互动的历史性作用。帮助大家做一点宏观思考。

  一、使公众产生了随时记录生活场景的习惯

  曾几何时,谁会在一些特定场合举起一个巴掌大物件,去记录身边发生的种种新鲜事、奇特事、难忘事。如果没说错的话,人类大约是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出现了可以与人双向互动的媒体,人在这个媒介物上可以任意书写点画,这个媒介物会按照操作人的意图,完成各种信息处理:收集信息,对比信息,选择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和发布信息等工作。

  这个描述如果再过一百年、一千年应该是一个相当精确的记载。因为人类曾经有很多改变,真的很难确切的说出这些改变具体发生在历史上的哪一天。比如人类哪一个十年开始吃熟食的?人类哪一个十年开始普及用上了电?还有人类从哪一个十年开始有了宗教、有了国家、有了一夫一妻的家庭、有了衣服、有了学校。

  但是有一点我们知道,记录身边的活动画面场景的欲望不是产生在今天,而是远古就有。世界各国陆续发现的古代历史留下的岩画,内容大多是当年遥远的、从前的某一年的某一段时间,发生了新鲜事、奇特事、难忘事。比如远古的一家人,连续饥饿了多少个太阳升起、落下往复循环的时光。一大家人开始没有那么急切,但是伴随时间的流逝,食物越来越难以找到,大家终于认识到一场兽猎的重要。经过千辛万苦,甚至是惨烈搏杀,终于捕到一头肥硕的动物,足以让一家人吃饱肚子,享受这若干时间没有的幸福。这种时刻常常是人们最难忘的。各国岩画中记载了大量的是这类丰收的喜悦或火光的温暖。经历过几次这种活动的中老年人一般会比较淡定,年轻人或许会异常兴奋。用一句理性语言来描绘这个状态应该是,经历苦难的时间长度,与兴奋的强度成正比,当然这个长度还要与这家人生命的长度呈对应状。说白了如果是把一家人饿散了,饿死了的时间长度,也就只能等着分享那些人口更多的家庭的欢乐了。

  或许中国人人口最多的原因是从那个时代开始的思考,开始的世界观建设。这种长时间的集体的经历使人类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有的比较注重人和神秘超自然力量的关系,建立了各大宗教,比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有的比较注重人与物的关系,建立了私有制严格界定物权归属的社会文化;有的比较重视人与人的关系,比如建立了集体人格规范的儒教文化。宗教解决的是人类永远无法穷尽的难题,因此,直至今日宗教引起的冲突战争始终绵延不断;私有制解决的是有了物质后的物质归属权力的问题,没有某种物质便为了获得物权的冲突也一直延续至今;人格规范解决的是社会上所有人的行为基础的问题,基础改变,社会的冲突改变也始终不停。盲目崇拜某种文化确实有失科学,不过回到原先的题目,不论什么文化有一点是一样的,地球上所有民族都随着语言文字的发明、使用和普及逐渐放弃了这种记录现场活动画面场景的兴趣。岩画变成了古迹,变成了现代人探究古代生活的管道。

  由此,我们知道是"笔墨伺候"媒介技术的局限,使人类走向了语言文字文化方向,而如今,这个媒介技术的局限又被打破,人们自然而然又开始了这种记录活动画面的冲动,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互动是因为一系列科技进步。而这一次的进步,媒介物看起来拿在手中还是一个平整光洁的物体,大小也在顺应人类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用途的需要变化生产出不同的款式,基本主要形成两种:一种稍大,主要用于长时间持续阅读、处理信息;一种稍小,可以随手抄起,完成各种临时性操作,处理简短信息,采集活动画面,加工、存储,传播信息。稍大的,因为比较大,一般超过两个手掌,不便随时使用;稍小的、大小如手掌,手带、裤兜,甚至钱包等都能存放。这么方便的工具人们没有理由不随身携带,没有理由不为随时出现在身边的事情,尤其那些新鲜、奇怪、难忘的事情留下记忆,有了这种轻巧的工具,这就有了改变人类习惯的原因逻辑。

  但是,不要忘记:就是这个小小的习惯变化,造就了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社会文化的变革,随时记录身边发生的人和事,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纪实性,彻底改变了信息传递的社会效率。

责任编辑:wuyong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