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吗?四名记者一年写出近两百篇调查报道?
2017年12月8日,《法制日报》视点版
“线上+线下”调查模式,确保看似虚拟的互联网问题得到真实、客观的报道。而且,记者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体验式调查,在保证真实性的同时,使得稿件更加可读。 “部门编辑记者都有一颗强烈的事业心”
报纸收入下滑,记者纷纷出走早已不是新鲜事。据新华网在2017年记者节期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仅2017年,国内平面媒体记者就从84130人缩减至83884人,近四年平面媒体流失记者近万人。
在视点新闻部,1名主任、两名编辑、4名记者,却坚守住了。
为什么?
崔立伟认为,报社党委、分管领导的关心爱护、支持帮助是这个部门能留下优秀人才的关键。他说,留下优秀人才,真不是一个小小部门能做到的。
部门人员相对稳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视点新闻部的年轻编辑记者都有一颗强烈的事业心,无论报社领导下达的任务多么“急难险重”,他们都会克服重重困难,尽全力保质保量地完成好。
“报道有影响力成就了编辑记者的新闻理想,让记者有成就感和职业自豪感。”崔立伟坦言,相比一般的新闻报道,一篇扎实的调查性新闻报道往往需要记者付出超常的劳动量去采访、调查、取证。
崔立伟说,视点新闻部的编辑记者都面临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等问题。薪酬待遇若跟不上,会影响编辑记者的积极性,时间长了也会有人动摇。
他说,报社党委一直在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特别是在优秀稿件奖励上,力度很大。
报社鼓励大家出好稿、出精品,对好的报道给予丰厚的奖励。
“视点版一年会出近两百篇调查报道,70%~80%的稿件被新闻网站大量转载。”崔立伟告诉《传媒茶话会》,由于新闻性强且问题多是用户痛点,因而视点版的报道转载率较高。因为较高的转载率,部门的编辑记者收入也较为丰厚。
崔立伟认为,调查报道需要有经验的记者去做,传统媒体要想留住这些调查记者,待遇也的确是重要因素。
《传媒茶话会》评论:
新媒体时代,都说内容是传统媒体的看家本领。说归说,如何将内容做出真正的竞争力,其实并不容易。在大家说传统媒体调查报道式微的今天,《法制日报》视点版一年近200篇调查报道,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问君何能尔?答案当然不是“心远地自偏”。恰恰相反,每天泡在互联网,一有问题就顺藤摸瓜,这才是视点版“2名编辑,4个记者,周一至周六每天出一篇深度报道”的答案。诚然,答案不全在此。单从“视点”的版名看,其关注面似可大到无边,可为何就将目光聚焦在互联网?你也许说它讨巧,却不能忽视其目光过人:就不面面俱到,就在互联网这个垂直领域深耕。
这就不得不说《法制日报》开办“视点”时所用的辩证法和方法论。所谓辩证法,就是“线下任何一种传统的侵财违法犯罪行为都已经生成出‘网络版’”,这是版面定位认识上的辩证法,即丝毫不嫌范围小了,要关注的“料”其实多了去了。所谓方法论,就是“应该随着问题的转移而转移做选题的方向”,即互联网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是我的菜。
基于如此辩证法和方法论,再加上“线上+线下”调查采访,当然还有做事的成就感以及有竞争力的薪酬等,就让《法制日报》“视点”的成功经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如何将内容做出特色、做出影响力有了更多的借鉴之处。
责任编辑:wu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