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具体指什么
不少媒体都在说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本身是不会思维的,互联网可以执行人类设置的各种指令,尽管指令看起来可能很复杂,让人觉得很神奇,甚至觉得网络比人还聪明,但是,无论如何那不是思维,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么互联网不能思维,这个思维是谁的呢?当然是人类的思维。在汉语环境下当然主要是华人的思维。华人历史五千年,五千年文字史,五千年平面媒介、静态符号文化史,五千年平面迟滞性公众信息传播效率反馈模式下的历史。关于迟滞性反馈模式,是啥意思,本人已经在多篇文章中做了各个角度的阐述,甚至专门为此出版了学术专著,《数字读物论》。书中介绍了一个新的数字化社会文化的时代已经开始,今天讨论的互联网思维,实际是数字化新媒体即时型的公众信息传播效率反馈模式作用下的思维。只不过这个思维应当围绕互联网有关功能、媒介形式、媒介使用过程等建立的思维模式。
一、 基于互联网的功能的思维
互联网的功能众所周知,主要是信息搜索、处理(排列、对比、统计、归纳、整理、显示、存储)、链接、传播。那么,这个事情和思维有什么关系。这不是思维本身,而是为思维习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知环境。这个环境可以让人类具有与几十年前甚至上千年来完全无法想象的感知能力,当然主要是信息处理能力,具体说就是信息流通、匹配等能力,拙作《数字读物论》中称其为公众学习效率即时反馈模式的作用。在传统媒体下搜索信息是个很复杂的事情,在我国,长期以来被置于国家专门的机构,类似情报研究所的部门完成,这种机制的设立完全因为信息的传播在传统媒体环境下迟滞性反馈模式所致。我们不仅无法令这个行业产业化发展,甚至影响到了社会稳定的需要,因为我们无法很迅速的及时的了解民情民意。当年西方人采用的投票民主方式实现政治需要,也是迫不得已。其实,民意永远是个不确定的变量,某一时刻的表达很难证明一切,就像类似某些国家民意已经明确表达了意见,但是和精英阶层的认知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比如美国,发动这么多的战争,真的是美国人民的本意吗?民主的实质应该是社会决策成本最低化,任何错误的决策都可能导致社会、人身、财产损失。何况,除了战争,还有社会、人文、商业及金融各种信息传播,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个人搜索信息、个人处理信息,甚至传播信息都是非常困难的。一个成就卓著的科研人员一辈子看过的书可能有几个屋子的书柜,如今可能一张指甲大的芯片就保存下来了,因为每个人未来都可以有一个数据量庞大的图书资料库;一个重要的数据,过去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查到,现在或许动下手指,一个指令就找到了。一个复杂的推论,过去或许需要很多部门配合工作才能完成验证,如今可能片刻即可得出结论。重要的是需要一种从前没有的思维方式来应对这种信息处理上新环境的变化,我们称这个思维是互联网思维。具体到相关的工作或者社会组织上网站的建设变成了必须的思维内容,其次是数据库的建设、相关队伍的建设、相关数据的生产、相关数据的使用,而其中各种数据的使用这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几乎可以是任何事情的数据。换句话说,任何组织都要把互联网实际运用到自己的社会组织的工作流程中去,这是是否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 基于互联网媒介形式的思维
互联网思维第二个指标实际是很难实现的,因为互联网的实际应用才刚刚开始,还有大量相关组织停留在设个部门、办个网站,建个队伍,做个网页的水平层面,而文字、图片、影像、互动等四大要素混合运用,距离形成思维还有遥远的的距离,因为,首先这可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或者叫历史过程。众所周知,人类历史主要是文字史,我们最熟悉的语言单位我们可以脱口说出:字、词、句、段、篇、章、册、卷。我们人类的全部信息基本都在这八个字的语言媒介的平台上。如今,人类进入了全新媒介时代,而我们的国民还习惯用传统模式生存,既使人们喜欢上了互联网,要迅速建立一套全新的语言体系,而且还是多媒体语言,甚至迅速普及推广,谈何容易!但是,无论如何这的确是互联网提供给人类的思维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沿袭传统思维的确有些浪费,人类应该尽快适应这个变化过程。美国教育技术标准专门为此增加了相应的内容,计算机素质。在外国语言素质、数学素质、语言艺术素质、科学素质等素质之外增加了新内容,使国民在接受初等教育开始时就得到了应有的思维方式训练。此外,过去思维过程,语言文字是最常用载体,现在,读图时代图片的表现力绝不在文字之下,而视频呢?目前我们已经知道:视频吸引眼球的力量不在图片之下,还知道图片的作用并不和视频的作用冲突,也就是说,看视频不妨碍人们看图片,有些活动画面关键的场景人们希望能看到静态的图片,可见图片另有独特的价值。而且人类历史始终是文字的历史,影像记录历史刚刚开始不到二百年,即使开始了影像历史也只是记录事实,真到人际交流还是语言文字,人类自身无法记录活动影像,就像人类单凭自身肢体也无法写字必须借助工具一样,关键是,现在在文字、图片和影像三个语言要素之外,又多出了一个人媒互动,这个要素的增加人类思维传播理论上已经做出了反应,《数字读物论》就是最早、最系统的理论诠释,但是在思维应用领域还没能做出反应,还没有人能为“人媒互动”打开推行、推广之门,归纳出常用的思维形式。因为,当代人类已经接受了操作手机寻找购买商品,但是作为思维形式类似专业检索之类的伴随某些涉及思维活动的事情,我们并没有深入研究其真正的规律,进而形成理论体系,比如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之外,会不会有因互联网功能产生的跳跃思维?集合思维、层级思维、网状思维、链接思维等等,都是未知领域,有待研究斩获。
三、 基于互联网使用开发过程的发散效应的思维
责任编辑:wu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