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助学薪水不如小时工 专家:宜浮动调整薪资

2018-09-10 来源:新华网

  学业重要算时间与收益账

  如今的大学早已不是可以轻松混日子的地方。在保研、考研、求职、出国等多重竞争压力下,大学生平时“绩点”的重要性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校内勤工助学岗,尤其是一些固定岗都要求每月要做满一定的工时。因此,无论是校方还是学生自己,在考虑勤工助学岗位时,都要看是否“学有余力”。

  例如,以对学业要求严格著称的清华大学,对校内勤工助学岗首先规定大一上学期不能申请;其次,在对申请的学生进行面试筛选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虽然不怎么看成绩,但如果有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出现挂科,资助管理中心的老师就要出面询问其是否时间精力够用。而且,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还有国家助学金和社会助学金;如果学习成绩好,更有多种奖学金,比勤工助学的收入要高得多。

  “说实话,勤工助学的收入不高,我们学校每小时12元,一个月工作25-35小时也就400元左右。”一位北京市属高校的高同学曾经做过院办助理,这学期升入大四就打算放弃了。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勤工助学时除了要在办公室值班,偶尔有大型活动老师也会叫去帮忙,这样学习肯定受影响。“我现在正准备考研,不能因为每月的400元耽误考研。”另一位信工专业的王同学表示,平时要跟着老师做科研项目,基本没有时间参与勤工助学。“学年成绩排前5%的话就有机会评奖学金或者保研,如果因为勤工助学失去保研的机会,就太得不偿失了。”她说。

  原因三

  着眼长远社会实践更重要

  北青报记者发现,在高年级阶段,即使家庭条件不太好,一些学生宁可花时间参加无偿的社会实践或单位实习,也没有参加校内的有偿勤工助学,为的是着眼长远,争取为将来自己的求职简历增加竞争力。

  北京师范大学影视艺术专业的小佟早早确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做一名电视剧制片人。“这是一个需要积累大量经验的行业,所以即使我用的国产手机已经两年没换了,我也不打工——校内校外的工都不打,只要有机会就去剧组、影视公司实习。虽然这些实习几乎没有收入,还很辛苦,经常跑山沟、熬夜,但我觉得这是在为未来积攒资历,是值得的。”她告诉北青报记者。抱有小佟这样想法的大学生有很多。在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很多学生从大二、大三开始就为就业考虑,把更多时间花在社会实践和单位实习上,就为了“让简历好看一些”,要兼顾学业和实习实践,打工赚钱就只能放弃。文/本报记者 雷嘉 郑颖

  专家

  勤工助学岗宜浮动调整薪资

  《办法》虽然将时薪标准增加了4元,但很多人觉得每小时12元,还是有些低。学生干满一个月,也只能拿到不到500元的工资。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表示,《办法》中规定临时岗时薪原则上不低于12元,这就意味着高校在执行过程中不能低于这个标准,但可以高于这个标准。学校作为非营利性单位,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出发点虽然是为了补贴大学生,具有资助和公益性,但也应该兼顾公平和尊重原则。大学生作为接受基础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如果时薪低于市场小时工的收入,可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也难以建立“用劳动换取报酬”的吸引力。对于北京的生活消费水平来说,12元每小时不算高,各高校完全可以参照当地生活消费水平,适当进行浮动调整。例如以北京的消费水平看,大学生不仅要在校园里生活消费,在实习、求职乃至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在社会上消费。

  此外,程方平教授建议,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前提是要保证学生不影响学习,各高校在勤工助学制度设计上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多设置一些科研助教、助学岗或者应用性较强的技术岗,增加技术含量。这样学生在勤工助学中既能解决一部分经济困难,还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提高学业水平。

责任编辑:xinren

上一页 1 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