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能源企业入选“双百行动” 光伏建筑一体化获突破
8月14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陕西黄陵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问题的查处情况。黄陵煤化工存在大量环境违法行为,被责令停产整治,罚款410万元;对40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其中对政府及监管部门27名责任人进行问责,对黄陵煤化工13人进行处理,5名领导被免职等。
企业长期无证生产、违法排污引发媒体聚焦
经查,黄陵煤化工存在环评与“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到位、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超标排污、规避监管四项环境违法行为。旅商新闻网文章指出,黄陵煤化工违规生产,无视国家法律法规,铤而走险,实属利益熏心,冒天下之大不韪。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焦化行业属于典型的重污染行业,一直处于环保治理的风口浪尖,但行业无证生产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监管部门“只查不管”“以罚代管”问题突出
环保部门对黄陵煤化有多次查处记录,仅2016年一年时间,就被查处8次之多。此外,在2016年12月5日,黄陵煤化工脱硫液因管道倒塌,发生泄漏,造成了水体污染。在此事之后,黄陵煤化工的违法生产仍未停止,甚至在2017年7月顺利通过环评验收。生态环保部在查处情况通报里明确点出,当地监管部门“只查不管”“以罚代管”问题突出。中国经济网文章也指出,黄陵煤化工长期无证生产、违法排污,与地方政府疏于监管或者说放羊式的、流于形式的督查、监管有直接的关系。
政府严格履职、企业自查升级是唯一出路
自黄陵煤化工长期污染一事被曝光后,相关内容持续受到舆论聚焦,生态环境部14日的通报促成了该事件的又一轮舆情高峰。
检查发现,黄陵煤化工通过采取停止推煤装焦作业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方式,规避陕西省环保厅现场执法监管,此前“7?12”爆炸事故的报告书里,同样曝光出了规避检查、逃避政府监管的问题。而未批先建并投入违法生产、选址不符合要求与长期污染却仍然可以通过环评揭示出了地方政府遮掩、保护的态度。近日同样暴露在阳光下的还有“鸡西鹤岗洗煤废水排放污染”一事。可以看出,“纳税大户”“经济支柱”将不再是地方企业污染环境的“保护伞”。在环保态势趋严的情况下,逃避监管、未批先建、违法生产等将成为环保部门的重点监管领域。
此事件也给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提出警醒,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曾对政商关系提出要求,应“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对应到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与被监管企业,更应共同谋求构建和谐、健康、阳光的企地关系,为一方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wu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