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营销“突变”负面舆情事件 华帝公司“投机取巧”遭舆论讨伐

2018-07-21 来源:中正舆情

  新浪财经:华帝花样退全款 少玩些套路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退现金与返还购物卡在本质上显然不一样,退款变成返还购物卡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给消费者产生的心理作用也完全不同。道理很简单,退款变成返还电商平台的购物卡,实质上这个购物卡还在电商平台的手里,并不在消费者的口袋里。消费者对购物卡并没有太多的支配权,只剩下一种选择,那就是只能在电商平台上继续购物。

网民评论摘录

  @明儿还得早起:如果不是闹大了,如果没有自媒体的强大传播,如果没有中消协的点名,华帝会履行承诺吗?

  @诺式媒女:线上退卡没有问题。那是平台购物卡,直接当现金使用。线下,那个协议就有点扯了。

  @睢园老鸦:最开始的条款就说的很明白线上购买退购物卡。这时候怎么不提契约精神了?

  @救火队陈队长:人家本来就说好了退购物卡啊,宣传页说的清清楚楚,因为那样才能开发票抵税啊!

  @京漂流水账:这次是玩儿现了。说实话,一个7900万的广告,真不贵啊。你有必要那么跟消费者玩心眼么?这样玩文字游戏,你觉得你诚信在哪?下次你还有机会玩么?

舆情观察

  退款变退卡,一场营销活动就这样衍生出了负面舆情。不可否认,涉事企业发布活动时,曾在海报中明确注明了“退款”的形式,但按照常人的理解,所谓退款即为退还钱款。故而,当退款变为退卡时,消费者难免会觉得受到了欺骗。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根据此次事件中涉事企业对“退全款”的重点宣传,以及未能就舆论的“误传”而及时进行解释来看,涉事企业是存在着误导消费者和公众行为的。对此,涉事企业或将面临监管部门的进一步调查。

  要说“退款变退款”还尚有争议,那么消费者线下退款遭店家索要“协议”,却是引起了舆论一致的讨伐。据媒体消息,消费者在线下购买相关商品时,商家并未与其签署协议。店家以“协议”来拒绝退款的行为,无疑是一种戏弄消费者的卑劣手段。

  商业营销事件突然演变成了负面舆情事件,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于涉事企业“投机取巧”的心理。企业要塑造品牌形象,必然要遵循“诚信”这一重要原则,“言而无信”不仅会消磨掉消费者对企业产生的“好感”,还将严重影响企业声誉。这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必会产生重大的打击。

  面对消费者协会的督促以及社会舆论的质疑,涉事企业当尽快作出官方应对。对于此次事件,企业损失已在所难免,故而在应对相关舆情时,可采用“最小损失原则”,及时作出调整,将企业损失降至最低。首先要根据法律规定,调整相关规则,避免承担法律责任;其次,要针对社会质疑作出合理的官方回应,解释活动内容,另可针对线上购买的消费者作出一定程度的优惠补偿,以缓解其“受骗”的心理;最后,企业还要对整个事件进行反省,找出问题总结经验,以此来进行后续的裂痕修复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责任编辑:wuye

上一页 1 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