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一候审毒贩从法院逃脱 不能止于问责反思

2018-07-15 来源:法制网舆情中心

  四是认为涉事法院官方通报欠缺诚意,有意让法警“背锅”。涉事法院的调查通报也引起部分舆论质疑,如网评人“清哲木”发文认为,开发区法院仅对涉执勤法警停职调查,有避重就轻的嫌疑,法院管理漏洞不是法警能左右的;网民“@北京达哥”则追问“涉事法警到底几人?”还有少数网民感叹该事件的戏剧性,质疑马廷江此前在监狱服刑的改造效果。

法制网舆情分析师点评

  事发当日是“国际禁毒日”,包括涉事法院在内的多地法院集中审理了一批涉毒犯罪案件,以期对毒品犯罪形成司法震慑力。然而候审毒贩从法院逃脱的“奇闻”,令涉事法院及当事法警也旋即陷入舆论指责旋涡。纵观舆情发展趋势及应对情况,南通市法院、公安等部门的处置工作既有值得肯定的经验,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在后续处置时加以注意。

  在经验方面,一是有效管控信息来源,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逃脱事件发生后,尽管是南通本地媒体江海明珠网最先发布爆料信心,但内容均来自警方发布的协查通报。此后进展性披露,也是以转发官方通报内容为主,仅《新京报》、澎湃新闻等个别媒体曝出少量相关信息,并未出现网络炒作等不良倾向。信源的稳定有助于引导舆论关注方向,提高官方话语的影响力。同时,官方及时发现网络不实信息,并快速澄清,有力地阻断谣言传播,安抚住当地群众的恐慌情绪。

  二是多部门联动发布,信息释放层层递进。市区两级法院以及公安机关的通报内容基本符合“速报事实、慎报原因、缓说结论”原则,在事发后快速响应,及时通报了逃脱嫌犯体貌特征、公安已展开全力追捕等事实内容,对事件的调查也给出初步结论,强化了正面引导效果。

  在风险防范方面,当地相关部门在后续处置阶段还有两方面工作需加强。一是官方“续报进展”后劲不足,不利于缓解公众担忧情绪。对于警方的抓捕工作,除了此前提到的“关城门”措施之后,后续再无相关进展公布。这样一个亡命毒贩在当地躲藏,可想而知会给群众造成什么样的恐慌。因此,过长的“信息空窗期”不利于消除公众忧虑,必然引发何时落网的追问以及抓捕不力的质疑。因此,除了紧张的抓捕工作,当地政法机关还需跟进通报工作,以满足舆论对相关信息的需求。

  二是责任认定及追责问题是下一阶段的焦点问题,需警惕相关内容发布时的舆情风险。目前,涉事法院通报内容中对责任作出的初步切割,引起一些质疑声音。舆论认为,既然涉事法院承认管理方面存漏洞,追责对象应不止于涉事法警,还应上升到对更高级别、更多责任人的责任追究。而如何在处置层级、处置程度上达到法律和舆论效果的统一,还需谨慎评估。此外,对于管理漏洞的反思也需深入落实到整改层面上。涉事法院需同步采取有效措施补足漏洞,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同时也让公众看到整改的诚意和成效,重塑对司法机关的信心。

责任编辑:wuye

上一页 1 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