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通报“摔坏手机事件”惹争议不披露事件细节如何回应社会关切

2018-06-28 来源:中正舆情

  @栗子酱ss:好了,以后大家捡了手机大胆的去敲诈机主致富发财吧,不成功摔了也没事。

  @涛声依旧72609: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乱,在不了解事情真相之前胡说八道,主观臆测,这个宁波大妈是有错,也被人肉了,也得到了相应的惩罚,警方这样做也是双方同意的,这个事情涉及的法律知识也太多了,不是我们一般老百姓可以胡乱评论的,只要事情处理好了就好了?

  @LucasScott:有本事把所有评论都删了。

  @希哥在此: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明显大妈所说2000元属于敲诈勒索钱财,然后还故意损坏失主的财务。不希望警方和稀泥,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以儆效尤。

  @吃吃闹闹的铲屎官:法律面前只有守法者和违法者,没有强势者和弱势者

舆情观察

  此次事件,当地警方在对相关矛盾的处理上十分及时,第一时间在官方微博上对事件进行发布。但是,其回应内容却存在瑕疵,发布内容过于追求“避免网络暴力”,没有提及具体的处理过程及结果。如此回应难免“引人遐想”,最终导致网络舆论走偏。

  面对舆情事件,官方的回应内容必须表达出对公众关切的根本态度。如果回应不到位、到点,把握不好回应的尺度和火候,将引起更大舆论抨击。

  针对此次事件,地方部门本可借相关执法展开宣传,对社会大众进行普法教育。如此一来既能回应社会关切,又能警示怀有不良居心之人,一举两得。但该部门却选择了避免公开结果,从而引起了舆论质疑。其实,相关部门要想“避免网络暴力” ,对涉事人信息进行保密即可,完全无需对结果“只字不提”。

  此外,从网民评论中可以看到,相关部门在回应该问题时,还存在删帖行为。基于此次事件的性质,网民对于相关部门的质疑尚有解释的余地,但删帖行为一旦出现,不仅不能改变舆论走向,反而还会刺激民众的敏感神经,从而让舆情进一步恶化。对此,相关部门在决策时还需谨慎行事。

  整个事件中,地方部门应对舆情时考虑到“人性化”本是一种进步,但这种进步却在正式的执行中演化成了“空中楼阁”,失了基础。舆情回应需要人性化,但在此之前更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真正回应了社会关切,相关舆情才能得到有效引导。

责任编辑:wuye

上一页 1 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