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呼吁“教科书式执法”常态化

2018-06-07 来源:新华网

  “教科书式执法”事件凸显公平正义,凝聚法治共识

  舆论认为,“教科书式执法”事件演化过程汇总,凸显出公平正义,将有效凝聚整个社会的法治共识。民众作为执法监督者,可以做到“还原事实真相”;执法者能依法执法,有效避免外界反弹事件发生;普通民众则可以从这一事件中,学习知法守法,敬畏法律。

  大连日报评论认为,执法过程的规范性连通着法治的权威性。此番执勤警员的规范化操作得到公众的认可,说明只要诉诸规范性文件的执法行为,就能获得更多信任与共识,也在向执法者以及普通社会公众展示一个法治社会应有状态。

  网民“蜡笔小新_咕噜噜”说,从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启动到现在历经了近十年,民警敢于在镜头前按照法律规定严格规范执法,而不是围观群众纷纷举起的手机之下变得畏畏缩缩。群众也能在举起手机后充当真实事件的记录者,而不是充当一名才华横溢的编剧,这一切的改变既是新时代的变迁,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亦是法治的进步使然。

  法制网评论认为,点赞“教科书式执法”也透视出公众在面对公共事务时的朴素正义观。任何稍有社会常识、法律思维、规则意识的人都知道,法律平等地保护所有公民的权利。只有违法者、阻碍执法行为者能被及时制止并受到惩戒,才能让社会更有序,人们更有安全感。

  成都商报文章认为,保证警察的执法规范化,是对警察的保护,也是对执法权威的维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关门执法”已经几乎不可能,镜头下执法怎么习惯,当然说的也不只是执法者,公众、舆论、社会都得有法治意识,都得“依法”。本次的“教科书式执法”就给我们提供了这个范例。

  舆论呼吁“教科书式执法”常态化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年来,公安执法形象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类似的被网民点赞的“教科书式执法”也有多起。在此背景下,舆论呼吁“教科书式执法”更多地走出教科书,期待规范执法常态化。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认为,一线警员接触的都是繁杂且事无巨细的社会生态,随时都有可能矛盾升级,从言语对抗到肢体冲突。应当看到,对警务提出更进一步的规范化要求是改善一线执勤警员现实处境的最有效切入点。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过去一些社会矛盾被激化,源于公众对规范化警务行为缺乏必要的预期——警察执法的每一个具体动作,都有详细的程序要求和场景约束,权力主体亦需要对被执法群体的基本权利保有充分尊重。以“教科书式执法”为一次日常出警行为命名,说明规范化执法操作目前正处在从教科书到大量、反复实践的落地进程中。规范的执法要尽快走出教科书,大量、反复且常态化地出现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里,此即社会之福。

责任编辑:wuye

上一页 1 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