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食堂要求 “吃不了兜着走”:光盘行动如何做到更好?

2018-04-02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阅读背景

  近日,江苏扬州一小学要求,食堂备保鲜袋,吃不完的饭菜要求学生打包带走。经过一周时间运行,目前全校1800多名用餐学生,只有100多人餐后需打包。据悉,老师还会将学生吃饭情况反馈给家长,并将其表现纳入到学期末评价,与评优挂钩。

舆情发展脉络

  舆情产生

  小学食堂要求“吃不了,兜着走”

  3月6日,《扬州晚报》报道,本学期开学之初,扬州维扬实验小学北区校的孩子接到老师的提醒:今后在学校吃午餐,吃不了,得“兜”着走。

  在维扬实验小学北区校的食堂,每张餐桌上都放着一个牌子“一粒米,千滴汗,不剩饭菜,合理打包”,旁边还有一捆保鲜袋。老师说,餐桌上的袋子都是统一购买的保鲜袋,安全卫生。

  “‘吃不了,兜着走’,这句话的本意是自己做了错事,自己负责任,也有劝诫、警告的意思。我们借用这句俗语提示大家,吃多少打多少。”

  校长李文富说,这项活动是要让学生意识到不能浪费。打包的食物,到底最终会不会回到餐桌?学生会不会中途扔了?对此,李校长坦言,学校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家长和老师之间也建立了通联,及时反映学生在校吃饭情况,并与学生评优挂钩。

  “我们对学生的标准,就是看你有没有光盘,我们对老师、所有服务人员的评价标准,就看每天食堂收残的两个桶里的剩饭剩菜的量,一粒米都不能浪费。”

舆情发展

  网民质疑 打包回去还是扔了

  部分网民很赞成学校的做法,认为这样更加节约和环保,学校是为了培养学生尊重食物的习惯。把剩饭菜带回家已经变质,学生下次自然就会知道吃多少打多少,最终从大家都打包,变成大家都不用打包,学校的做法应予鼓励。

  不过,还有不少网民和媒体认为此举用力过猛,批评学校流于形式,或是不顾学生身体健康。吃不完的饭菜要求学生打包带走,确实有助于避免浪费,但打包带走的饭菜到底去了哪?

  网民质疑,很多学生将剩菜剩饭带回家估计也不会再食用,天气越来越热,剩饭剩菜容易变质,个中的卫生问题与健康隐患也值得注意;而若是随手扔掉,那“兜着走”也就成了应付。

  另外,还有人吐槽自己学生时代的食堂饭菜质量,建议学校应通过提高饭菜质量来减少浪费。

舆情反馈

  《新京报》:学校食堂呼吁吃不完“兜”着走 用力过猛

  需要厘清的是,“不浪费饭菜”从不是学生一方的责任,有些学校完全也可以通过改善食堂伙食工艺提升学生胃口,灵活给量,探索餐厨垃圾统一回收再利用等方式,来避免资源浪费。

  一般来讲,在学校食堂吃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者,其个体口味偏好的差异性难以得到满足。在此前提下,一些学生因个人原因而“吃不下”某些饭菜,可以理解。区别于成人消费者自由点餐所造成的浪费,食堂有什么就只能吃什么的小学生们,被强加某些道德义务,未必妥当。

  红网:“吃不完兜着走”值得点赞

  这几年,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光盘行动,但一些食堂里的浪费现象还相当突出。出现这样的情况,关键是没有建立一个好的管理制度,很多机关、学校只是做一些简单的提醒,使“舌尖上的浪费”不断回潮。就算有再大的浪费,也没有人管,也不会受到任何处罚。

  在很多学校食堂里“粒粒皆辛苦”等标语随处可见,但浪费现象持续存在。学校要求学生“吃不完兜着走”,并将其表现纳入到学期末评价,与评优挂钓,这一系列配套服务和量化考核方案,可以约束学生尽最大可能不再浪费。

  荆楚网:“学生打包剩饭菜”应以倡导为主

  倡导节约的观点值得赞同,但学校要求学生打包剩饭菜的做法有些武断。培养小学生节约意识应与时俱进,不能用“大人味”的做法来教育、要求孩子这样做。

  作为学校想过没有,如果孩子打包饭菜变馊了怎么办?根据表现纳入期末评优会不会在孩子中滋生功利化倾向?说不定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还会起到不小的副作用呢?

  学校要经常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开展“节约一粒粮,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元钱”的主题班会、少先队会等教育活动,从小事入手,从你我做起,让小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要认识到资源是宝贵的、稀缺的,不管什么人都没有理由浪费,进而在校园中形成“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wuye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