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关注两起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及法律修订

2019-10-30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新华每日电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形成合力,加强对未成年人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和心理教育,预防一些未成年人滑向犯罪的深渊。同时,有关部门也应设计出更合理的处置机制,杜绝一些未成年人产生“犯罪不坐牢”的侥幸心理,进一步减少未成年极端犯罪,让社会更加安宁。

  中国日报:《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初衷是保护未成年人,但从几起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来看,法律存在未成年严重暴力犯罪轻易脱罪的漏洞。对犯罪者的过分宽容,是对受害者的不公,也让预防犯罪的效果打了折扣。该项法律大修进行时,有人大常委会委员提议未成年人严重犯罪不应轻罚,这既是国家立法机关成员的专业意见,也是相当一部分民众的呼声,希望修订后的法律更加完善。

网民观点

  不仅媒体,公知和网友也通过各种渠道表达着自己对未成年暴力犯罪事件及法律修订事件的关心。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根据“众云大数据平台”的监测结果发现,网友关注的关键词主要有法律、制度、认罪认罚案件、未成年犯罪、孩子等。

网友关注词云(来源:众云大数据平台)

  @易辩小师爷(粉丝数834846)对于未成年犯罪的原则是刑罚为辅、教育为主。

  @军令部长(粉丝数4914203):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认为不能把主要原因归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身上!

  @亡心人___(粉丝数189194):现在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低龄化,法律对他们的保护不是纵容。

  @大涨姥(粉丝数1068547):社会的发展也催生了未成年人的早熟,法律也应该跟上!

  @张灯结彩0211(粉丝数167572):支持法案的修订和完善,不能让孩子和家长钻了法律的空子。

  @名侦探柯南情报局(粉丝数1037526):未成年保护法不是他们用来犯罪的保护伞!

舆情点评

  惩治犯罪“魔童”,只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就够了吗?

  以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微信公号的文章观点作为本期舆情观察的点评:几乎每次类似事件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都是最响亮的呼吁之一。法律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最初设计,现实中,被部分人扭曲为“未满14岁杀人不犯法”的简单观念,对一些事件没有起到应有的阻遏作用。的确,“未成年”不是肆意犯罪的护身符,当社会前进的脚步和儿童心理的成熟度同步发展,法律不可能停滞不前,这是谁都承认的道理。

  但我们也必须承认,防止“魔童犯罪”这个责任,是“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无力独自承担之重。26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一些思考值得注意——

  第一,对未成年人的严重恶性犯罪,考虑“个案特别处理”。

  第二,养出“魔童”的父母,考虑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对不同等级的未成年人犯罪,考虑实施“分级预防”、细化教育矫治,推动全社会参与。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上,没有人有资格袖手旁观。愿孩子平安成长!愿悲剧不再发生!

责任编辑:wuye

上一页 1 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