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针疗法”是不是骗局?相关部门舆情应对能力将迎接考验

2019-10-28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光明网:“创新疗法”是否属于医学突破不能自说自话

  不能不承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前很多不可动摇的理论都在实践中被突破,甚至被否定。而郑大三院的“封针治疗脑瘫”,是否属于医学理论的突破,首先是不能自说自话,而应由国家相关机构介入,依法评估后,给出权威结论。而在此之前,这种“创新疗法”不应大规模应用于临床。

  南方都市报:重重疑点已然暴露,急需权威调查介入

  “封针”的重重疑点已然暴露,急需权威调查介入,以专业的医学论证方式对其进行验证,而这样的权威调查必须满足独立第三方没有利益羁绊、有足够和全面的医学专业人士参与、经过科学严谨的医学论证程序。

  光明时评:岂能让难治性疾病患者变成“摇钱树”?

  难治性疾病患者屡成“摇钱树”,是治疗医疗欺诈最应该重拳出击的一种现象。脑瘫患儿家庭更是如此,这些家庭承受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往往更大,他们需要的是减负和诊疗指导,任何医疗机构即使不愿去帮助他们,也至少应对他们真诚一些,谨慎宣扬疗法以便形成误导,哪能因一已之私,在这些弱势患者身上补刀?

网民观点选摘

  知名健康养生博主 @单桂敏(粉丝:182万)发博称,只有病人才有发言权!

  微博认证为微博2019健康医疗最受欢迎医生、知名健康博主@宋药师(粉丝:83万)认为,这样循证证据不足的疗法应用到临床未免有些不妥。

  微博认证为临床医学博士@徐蕴芸(粉丝数87万):“封针”又昂贵、又极其痛苦,还耽误真正的患者诊断和治疗。

  微博认证为中国妇产科网创始人的@龚晓明医生(粉丝413万)表示,号称有效率在97.5%的疗法,我第一想法是忽悠,只不过来自于三甲医院的忽悠更让人识别不了。

舆情观察

  10月21日,微信公众号“偶尔治愈”发布相关文章后,当天下午,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处相关负责人即向澎湃新闻表示,“封针疗法”在当地早已存在。该单位目前已注意到相关自媒体文章中的质疑,已要求涉事医院开展调查。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舆情分析师赵劲认为,从舆论反馈上看,该事件受到监管部门关注,公众一方面期待“终于要落下帷幕了”,但另一方面也质疑“若早就存在,为何当地部门不管?”,同时也担忧让医院自查是否能解决问题。

  10月22日前后,南方周末、澎湃新闻等媒体,均相继采访了郑大三附院副院长、儿童康复科主任朱登纳,并发布调查报道,关注郑大三附院对此事的回应。报道称朱登纳否认了该疗法系其老师万国兰首创、使用无效药物、每次需要扎上百针等舆论质疑,同时朱登纳也承认,该疗法循证医学证据不高,对此医院将开展论证,如果弊大于利,会优化、完善,甚至停掉。

  针对舆论质疑该疗法的有效性,报道中朱登纳仅称该疗法“确实有效果”,但未向媒体提供最新的治疗有效率等数据,没能平息舆论争议。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自媒体“兽楼处”发布《疫苗之王》点燃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以及自媒体“丁香医生”曝光“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引发轩然大波,类似事件均显示出个别自媒体在行业垂直领域中具有的重要舆论影响力。此类由具有资深行业背景,或是媒体从业背景人士运营的自媒体,兼具媒体的专业性和自媒体的易于传播性,其发布内容往往“干货”充实,“行业内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一经传播,极易吸引舆论瞩目,成为了舆情事件的“引爆点”。

责任编辑:wuye

上一页 1 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