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瑞典“环保女神”获诺贝尔奖提名,为何却在中国寸步难行?

2019-09-28 来源:中正舆情管家

(图源:NASA)

  早在1979年,国家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决定把“‘三北’防护林工程”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工程规划期限为70年,分七期工程进行,现已启动第五期工程建设。(三北地区: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

  “三北”防护林体系东起黑龙江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北部边境,南沿海河、永定河、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喀喇昆仑山,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559个县(旗、区、市),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2.4%。

(图源:百度百科)

  另外,为保护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国家也出台了“退耕还林”政策,于1999年开始正式实施。对工程区内的现有林草植被采取封禁措施严加保护,对宜林荒山荒地尽快恢复林草植被,并实行严格管护,确保绿化成果。并对退耕还林的农户,国家按一定标准无偿提供粮食,实行以粮食换生态,保证农民退耕之后吃饭有保障,收入不减少,以调动农民退耕还林还草的积极性。

  事件还引发了其他讨论,环境保护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并不“单纯”。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拥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社会已经进入到发达阶段,但发展中国家以及落后国家却还在经历工业体系建设阶段,要让其在此阶段就将环境保护至于发展之上,无异于强制掐断其发展途径,逼迫其回到“原始社会”的生活阶段。

  这也让我们也联想到了2010年CCTV《面对面》节目,记者柴静对话丁仲礼院士的“什么是公平的减排方案”视频: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以下是部分对话内容:

  柴静:这次哥本哈根给人的感觉一直是尖锐和激烈的争吵,到底在吵什么?

  丁院士:其实吵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今后不同的国家,还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柴静:这个排放多少,实质又是什么?

  丁院士:简单一句话,就是说这个问题是和能源问题连在一起,和发展问题连在一起,所以说争半天就是我还能排放多少,我还能使用多少能源,简单就是这个。

  柴静:您的意思就是这个排放就意味着未来的发展权?

  丁院士:这个是肯定的了。

  丁院士:我(中国)在历史上比你(美国)少排放(碳)那么多,那么未来几十年,我只需要达到你人均排放的80%就行。

  柴静:那他(美国)会觉得说,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你这一乘的话,那个基数太大了。

  丁院士:那我就要问你了,中国人是不是人?

  柴静:他现在提出的一个概念就是说,我不管你是人均,还是说贫富,现在只以碳排放大国来算。

  丁院士:8000亿吨的这么一个蛋糕,根据G8的方案,他27个发达国家取走的是多少,取走的是44%。他多少人口,他11亿人口,余下的55亿人分56%的蛋糕,那么你说公平不公平。

  柴静:它这个方案本身就没有按人口计算。

  丁院士:你要问问默克尔本人这个方案公平不公平,我没有机会,要我有机会,我要问问发达国家的领导人本人,你觉得这个方案公平不公平。

  柴静:现在除了IPCC这个方案之外,不是一共有7个方案吗?有没有一个是……

  丁院士没有一个。IPCC的方案还是最好的,其他的方案是越来越黑。

  柴静:您现在是在直接指责IPCC?

  丁院士:为什么不能指责,科学就是可以批评,既然你承认你是科学,你就得能经受得住人家的批评,我在中国科学院写的文章,我就是直接批评IPCC第三(工作)组的。

  柴静:而且我看到您的措词……

  丁院士:非常严厉。

责任编辑:wuye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