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聪明药”到底能不能变“学霸”?

2019-06-10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网民观点摘编

  长期服用后果严重

  @威廉真我:有些药属于精神管制类,吃完之后专注力明显提高,但是副作用非常大,长期服用必然产生依赖性,致瘾率非常高,一些人之后还会变成吸毒者,所以真的要慎重。

  父母要理性一点

  @心之勇者:高考临近,看了不少关于“聪明药”的文章,在孩子成长这件事上,父母用力过度或者缺乏关注,都可能造成悲哀的结果。

  要加强监管

  @你教我的那些事:几乎每一年高考都会出现这种药,但是屡禁不止。

  @舒克麻酱:药品是如何流出的?精神药品的管控都如此不严格?

舆情点评

  高考、中考临近,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和焦虑的学子仿佛失去了理性,竟然会相信在QQ群、淘宝这些平台兜售的来路不明的“聪明药”。

  吃“聪明药”真的会变聪明吗?专家们均已经给出了否定答案。此外,他们还指出,有些人在购买“聪明药”的过程中,盲目相信卖家的宣传,甚至误食摇头丸,成为药贩子“利益江湖”上的待宰羔羊,给家长和考生都留下不可补救的伤害。尽管如此,在这条利益链上依旧不缺盲目、焦虑的买家,市场依旧火爆。有网民指出,“聪明药”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舆论场,每年大考临近,在一些QQ群、贴吧以及电商平台就会出现它们的身影。

  基于此,多家媒体评论认为,眼下“聪明药”火爆,买卖双方均有责任。此外,有关部门的监管不严也给了这些黑心商家以利益空间。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卫生法学教授王岳曾指出,来自境外未经过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药品应该以假药论处,在微信群里兜售这种药品又没有医生的处方,应该追究相应人员的刑事责任,以生产销售假劣药品罪来定罪量刑。可见,从源头上斩断这条产业链,最重要的还是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和打击,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取缔、没收违法销售药品及违法所得,并对违法销售的商家处以相应的罚款。

  与此同时,也有专家希望媒体通过报道那些吃了“聪明药”考生后续的经历,传递出理性声音——“聪明药”是一种幻想,骗人的,一丁点变聪明的可能性都没有,绝对不能碰。同时,通过活生生的事例告知那些寄希望于此的家长和学生,盲目相信“捷径”将带来严重后果。

  世上既没有“聪明药”也没有后悔药,药物成瘾的危害不亚于毒品,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工作生活、身心健康方面,对孩子本人、对家庭都是沉重的打击。家长要理性看待高考、中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应考。如发现他们有焦虑、抑郁等症状,应及时向专业的精神心理医生咨询。

责任编辑:wuye

上一页 1 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