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假药案的“真假现实”与新京报“慰安妇”报道的道德底线

2019-03-24 来源:中正舆情管家

  最近,两起舆情事件受到了网民的大量关注,原因是揭露了部分媒体的“丑恶嘴脸”,其中一起是山东聊城假药案事件,另一起则是新京报“慰安妇”报道事件。

  事件一山东聊城假药案

  医生推荐“假药”给癌症晚期患者

  据环球时报综合报道,2018年4月14日,一个名叫王合禹的7旬老人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聊城市肿瘤医院就诊,称老人身患肺癌和膀胱癌,并有多发转移,均是晚期,于是被收入该院知名肿瘤医生陈宗祥处进行治疗。

  在持续进行了数月化疗后,王合禹老人肺癌的病情得到控制,但膀胱癌的病情有所增加。但老人之前已经在其他医院进行过膀胱癌的治疗,使用过多种化疗药物,都未能控制住病情,已经进入非常难以治疗的阶段。

  为了增加延长老人生命的几率,主治医师陈宗祥想到了一种没有在中国大陆境内获批上市、但在境外已经开始推广的抗癌靶向药物“卡博替尼”,遂将这种药物推荐给了老人的女儿王玉青等家属,让他们自行去购买。

  病友家属“转手”相关药物

  在尝试自己购买这种药物未果后,王合禹老人的家属提出请陈宗祥医生帮忙购买,陈医生想起他治疗的一位癌症患者的家属王清伟买过这种药,便将王清伟引荐给了王合禹的家属。

  因为王清伟的父亲化疗效果较好,所以一直没有用上自己花12600元购买的这瓶“卡博替尼”。于是在陈宗祥医生的引荐下,王清伟便将这瓶药物转让给了王合禹老人的家属,后者则支付了13000元。对于这多给的400元,王清伟的说法是后者是主动提出为了“凑个整数”。另外,根据中国医师协会旗下刊物《医师报》的报道,王玉青承认当时陈宗祥和王清伟都对该药做了充分的告知。

  患者病情反复,后医治无效死亡

  2018年8月,已经在口服仿制的“卡博替尼”的王合禹老人病情一度出现好转,膀胱肿瘤和其他部位的淋巴结出现了缩小,于是王合禹老人的家属又花13000元通过王清伟找到段恒真购买了第二瓶仿制的“卡博替尼”。2018年9月,由于王合禹老人的病情再次出现反复,于是停用了仿制的“卡博替尼”。

  2018年10月,老人曾离开聊城市肿瘤医院去上级医院就诊,但之后又返回该院医治,此时老人病情出现进一步恶化,并出现了腺癌。家属曾提出再使用“卡博替尼”,但因老人此时体质过于虚弱被陈医生否决。

  2018年11月,王合禹老人因病医治无效死亡,但其家属则认为陈宗祥医生得为老人的死负责,开始持续来医院辱骂陈医生等人。

  山东电视台介入报道,涉事医生被免职

  2019年2月25日,山东电视台发布一则名为“主任医生开假药”的新闻报道,报道称聊城市肿瘤医院的主任医师陈宗祥,曾为一位癌症患者推荐了名为“卡博替尼”的印度仿制药。病人去世后,家属曾因不满治疗效果,与医院产生纠纷。此后,王某到聊城市卫健委多次维权无果,聊城东昌府公分局不予立案、认为“犯罪事实显著轻微”。

  2019年2月26日,在报道的压力下,陈宗祥医生被免职和暂停职业资格一年,还被警方带走,以协助调查王清伟和段恒真“涉嫌销售假药”的刑事案件。

  据悉,事件让几名当事人深受冲击,当地还有患者生命垂危却因此被迫断药;起初维权诉求焦点是“药不对症”的王玉青,则成了“医生好心推荐新药,却被病患家属反咬”故事里的恩将仇报者,长时间遭到电话辱骂。

媒体观点

  新京报:聊城“假药”罗生门:别让道德先行遮蔽“情法纠葛”

  对舆论而言,对这里面是与非的评判,也不必泛道德化:陈宗祥给身患膀胱癌和肺癌的王玉青父亲开了“卡博替尼”,到底是不是对症施治,需要医学层面的研判;段真、王清伟等算是聊城版“药神”,可其行为确实可能面临法律审视;维权的王玉青,“正打歪着”地掐断了“假药”流通链条的同时,也掐灭了部分患者希望,但并非故意。

  澎湃新闻:聊城卡博替尼案:怎样才能不重演“我不是药神”?

  从《我不是药神》第一次将确有临床疗效的“进口假药”使用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到聊城“卡博替尼”案再次引发了公众的关注,问题一再被提出。既然,国家司法机关已经将“销售少量未经批准进口的境外药品”的“非罪化”坚冰打开了缺口,卫生执法部门也不妨再多做些努力,为确有临床疗效的“进口假药”尽早提供通行证,让和煦的春光普照进来。

责任编辑:wuye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