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龙潭产业园“数百万吨有害废弃物堆成山岭”事件舆情观察

2019-01-05 来源:舆情管家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拓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龙潭产业园不能片面追求“大干快上”,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而要真正实现循环经济的绿色发展之道。

  2、媒体点评

  新京报:用毒矿渣造“假环保砖”骗补贴,这也叫“循环经济”?

  打着“再生资源园区”之名,做的却是高污染的行当,粉尘弥漫、污水横流,污染企业云集。所谓的再生资源园区,当初是如何通过审批的,又是如何进行日常监管的。所谓的环保制砖厂,审核和发放补贴的相关部门,难道只在纸面上把关?

  由于我国再生资源企业许多仍停留在散乱污的水平,导致这些园区发展参差不齐。在有的地方,一些循环经济示范区却成了污染“重灾区”,周边民众对于园区的废气废水污染怨声载道。许多恶名远扬的循环经济园,正规企业要么不敢进,要么前期进入的后期也被迫退出,留下的大多是一些污染钉子户,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

  “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的光环之下,个别园区藏污纳垢,企业毫无顾忌地排污。这显示出,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循环经济园区的审批和监管,走了过场。听其名字就信其“环保”,监管真空,污染就会失控,乃至骗补现象,也就难以避免。

  “循环经济”理当宁缺毋滥,对于屡查屡犯、敷衍整改的循环经济园区该关就关,不能手软;循环经济园区的环保门槛更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用问责给地方官员戴上环保紧箍咒。无论如何,循环经济都不能沦为污染挡箭牌,更不变成无良企业骗取补贴的致富捷径。

  3、网民观点

  (1)不满企业骗取国家环保补贴的行为,呼吁惩罚和加强相关监管

  @利242531357:国家补贴就是唐僧肉,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

  @开拓者1983446:国企业骗子何其多!

  @看看1623034906:在一个社会里,如果一小撮人巧取豪夺获得利益,而社会的惩罚机制不能让他们付出代价,那么大多数人就会放弃自己的原则。聪明的人把才华用在谋取私利上,平庸的人不顾一切铤而走险,社会呈现出全民性的道德滑坡,秩序混乱,破坏与互害成为常态。劣币驱逐良币是一种委婉说法,这实际是坏人淘汰好人。

  (2)关注相关污染问题

  @手机用户6227818587:造的砖用到那去了,盖的房子敢快扒了,人要中毒就厉害了。快快查查砖的去向才是重点。

舆情观察

  环保与经济发展是近年来从中央到每个民众最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一直打着“循环经济”牌的龙潭产业园是北部湾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和环保界较高关注度,这也是“假环保”、“骗补贴”等情况被爆光后,接连被各大媒体报道的重要原因。

  百万吨有害废弃物、环保政策补贴等信息挑动着环境安全、公利私用这两个十分敏感的话题。而整个事件中,涉事企业更是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两次点名后整改无果。可见事件反映的污染问题、监管问题十分严重。

  1月4日上午10时许,玉林市环保局通过政府网站作出了回应:针对银亿公司约220万吨有害废泥矿,表示正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整改,但整改明显进度缓慢。针对“用毒矿渣造砖骗环保补贴”问题,其说法与媒体报道情况明显不一致,针对媒体报道的不同情况,只回答了废渣制蒸压砖项目经过专家论证、银亿公司的环保扶持资金按要求给予,未正面回答生产出的压砖后是否检验无害、环保扶持资金是否存在欺骗行为这两个舆论关心的核心问题。

  此事件经报道后,当地有关部门在两日后进行了回应,但并未能对网民关注的核心问题正面回应,未得到舆论赞同;两日来也未调查出有关问题的责任人。舆情阻断偏迟,阻断效果偏差。此次舆情事件的出现,对当地经济发展、环保事业、政府公信力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龙潭产业园数百万吨有害废弃物堆成山岭”舆情事件中,不同利益诉求群体关注各不相同。对于龙潭产业园而言是否是“循环经济”受到拷问,勿以为回应此次舆情事件只是环保部门的事。对于当地环保部门而言,借此次舆情事件,加强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要求、直面群众关切问题、着力推动相关问题解决,如此才不失为尚佳的补救措施。

  广西龙潭这家再生资源园区并非个案,去年7月,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宁夏灵武市的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就被环保督察组点名批评,示范园区,竟然成了当地最大污染源,循环经济园区的乱象无疑是个警讯。相关地区应进行全面检查、清理,搜集是否存在类似舆情风险点。

责任编辑:wuye

上一页 1 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