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加强新时代学生团员、少先队员劳动教育的工作指引

2020-08-12 来源:共青团中央

  共青团中央

  全国少工委

  关于大力加强新时代学生团员、少先队员劳动教育的工作指引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作出全面部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共青团、少先队的根本任务。各级共青团、少先队要把准定位、积极作为,主动对接和融入学校劳动教育整体格局,做劳动教育事业的战略配合者;要将劳动教育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领域,注重发挥团、队教育路径和优势,创新形式,务求实效;要把劳动实践作为彰显队员、团员光荣感和团员先进性的重要载体,引领带动学生广泛参加劳动,着力提升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一、充实教育载体,引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共青团、少先队要聚焦育人功能,始终牢记、牢牢把握开展劳动教育工作的第一目标是为党育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善于综合运用团、队教育载体,善于采取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激发团员队员接受劳动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开展队内团内劳动宣传教育。

  用好队会、少先队活动课等教育载体,组织少先队辅导员用具体化、形象化、儿童化的方式,开展劳动宣传教育,激励队员从小立志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丰富队前教育、团前教育中的劳动教育内容,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劳动精神培养教育人。结合中学团校建设、团干部上讲台制度等,实现劳动教育与团员教育相融合。激活团支部教育功能,依托“三会两制一课”团内组织生活、主题团日活动等开展劳动教育。

  (二)开展劳动主题教育。

  开展“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教育,使队员、团员充分了解节日由来和含义,以亲身劳动度过有意义的劳动节,大中学校可结合“五四”活动统筹开展。在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世界卫生日、世界环境日、农民丰收节、国际志愿者日等重点时间节点,开展符合青少年特点、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在大中小学校广泛组织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专题报告、阅读活动、征文比赛等活动。

  (三)开展劳动榜样教育。

  邀请劳动模范、世界技能大赛和“振兴杯”大赛获奖选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爱岗敬业典型、工匠精神代表等走进校园,分享成长经历、交流劳动感悟、展示技能技艺,以真实人物、鲜活事迹触动大家。邀请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以及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等走进学校,激励教育队员、团员争做奉献者。通过举办宣讲会、报告会等形式,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以及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典型人物和事迹。

  二、丰富实践载体,广泛组织开展劳动实践

  共青团、少先队要首先把队员、团员组织起来,在学生中营造参加劳动实践不是任务,而是体现队员、团员光荣感、彰显团员先进性的认识和氛围,吸引带动更多学生参与。要坚持分层分类,遵循教育规律,适应队员、团员年龄特点,合理定位目标、设计内容,分阶段、接力式、持续性地开展好劳动教育。

  (四)小学阶段少先队员,突出劳动意识启蒙和劳动习惯养成。

  组织队员体验式参与校园种植或养殖,通过认领花草树木或小动物,悉心看管养护,感知劳动乐趣,体验劳动喜悦。适当组织小学中高年级队员参与校内卫生保洁、垃圾分类、校园绿化美化,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组织队员参加“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实践活动,走进科研院所、创新园区、制造企业、乡村田野,近距离观摩、适当体验实践,概念化了解各行各业劳动情况。深化开展中队“红领巾小志愿者”、“红领巾小能手”等“五小”活动,组织队员参与校内校外公益劳动、家务劳动,引导队员围绕“我为集体做什么”、“我为他人做什么”展开思考和行动。依托基层社区组织开展队员生活技能展示活动,促进劳动教育展示交流,参与推动社区建设。

  (五)初中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注重增加劳动知识和技能。

  组织开展家务整理、室内装饰等方面的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其参与家务能力。普遍推动成立校级志愿者组织,推动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组织化带领志愿者参与送温暖献爱心、生态环保、文明倡导、敬老服务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不断培养他们的劳动荣誉感和责任感。按照学校统筹安排,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组织参加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组织参与工业体验等活动。

  (六)高中共青团员,注重丰富职业体验。

  积极开展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等方面的实践活动。按照学校统筹安排,组织参与农业生产、工商业和服务业体验等劳动实践,帮助其熟练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充分理解劳动创造价值。普遍推动成立校级志愿者组织,支持动员志愿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扶贫济困、生态环保、助老助残、社区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增强其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七)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员,着力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组织、动员大家参加“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类技术交流竞赛活动,切磋提升技能水平,提升职业荣誉感。支持帮助其对接适合岗位,开展实地实习见习,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

  (八)高等学校共青团员,注重社会化能力提升和创新创造精神培养。

  组织大家在校期间至少参与一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各地探索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向城乡社区(村)报到,引导其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参加生产劳动、开展公益服务、参与社区治理,使其在活动中接受国情教育,懂得实干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广泛组织大家参加“挑战杯”、“创青春”等各类创新创业赛事,重视锻炼其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能力。组织大家参加“扬帆计划”等就业见习实习行动,积极开展模拟面试、职场体验、职业规划等实训活动,帮助其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能力。鼓励应届毕业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断引导其树立正确就业观、择业观。普遍推动成立校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和高校志愿服务社团,鼓励高校志愿服务社团与周边社区长期结对,就近就便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组织支持大家在重大疫情、灾害中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青年突击队,在抗疫救灾中主动作为。支持高校团学组织、学生社团带领大家规范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三、夯实组织载体,为劳动实践提供必要保障

  共青团、少先队要强化基层导向,坚持“全团大抓基层”、“全团抓学校”,主动为基层提供资源、倾斜力量、充实抓手,不断提升基层开展劳动教育的活力和能力。要在团、队一体统筹、阶梯晋级、累进激励、有序衔接的共青团荣誉激励体系中,主动融入劳动教育因子,提升劳动教育实效。

  (九)积极培养劳动教育人才队伍。

  推动聘任各行各业劳动模范、技能大师担任少先队校外辅导员,机制化、常态化参与少先队实践体验活动,开展学校劳动体验教育。吸纳劳动模范、技能大师参加“青年讲师团”,广泛宣传弘扬正确劳动观、就业观。组建“青年就业导师团”,重点针对在校大学生讲述奋斗故事、分享成长心得,引导其扎根基层、肯于吃苦、砥砺青春、不懈奋斗。加强少先队辅导员、团学干部劳动教育培训,提升其帮助队员、团员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素养的能力。

  (十)建好用好劳动教育阵地场所。

  将板报、橱窗、走廊、中学团校、校史陈列室等设施,建设成劳动教育的重要宣传阵地,在校园内部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红领巾小种植园、小养殖园、科学实验室等,设计针对性强的实践课程。推进团属青少年宫、青少年营地、“青年之家”等已有阵地设置劳动教育相关课程,配套完善硬件设施,为劳动实践活动提供支持。推动建设青年就业见习实习基地,为有需求的团员提供见习实习岗位。

  (十一)建立健全团队劳动教育评价制度。

  推动中小学校结合构建少先队员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在“红领巾奖章”争章、荣誉激励、推优入团等工作中,体现重视劳动教育的鲜明导向。研究将学生参与劳动情况纳入发展团员具体标准,在突出政治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吸纳符合条件的、在劳动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青年成为团员。建立团员先进性发挥情况评估办法,将志愿服务等实践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因子,发挥团员在劳动实践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团员教育评议中,重视考察劳动实践情况。将劳动教育列为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推动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团员在校期间综合素质测评、评奖评优、升本推研、推优入党等的重要评价。在“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等队内团内荣誉表彰项目中,评选一定数量在劳动实践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队员、团员,示范带动更多青少年培养劳动意识、提升劳动能力。

  (十二)强化重视劳动教育安全保障。

  参与开展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组织劳动实践活动前,制定好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科学审慎评估相关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劳动实践活动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污染、辐射、疾病传染等,强化劳动过程管理。整合协调社会资源,为参与劳动教育活动者购买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

  共青团中央

  全国少工委

  2020年6月24日

责任编辑:张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