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企业为何不用计件工资?

2019-03-28 来源:今日头条
第一,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产能基准值。对过去半年或一年员工人数和产量变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得出单位时间人均产出能力和团队(或班组)产出能力数据,确定产能基准值。

  许多企业要求IE工程师测定标准作业时间,以便用标准作业时间来计算产能,但从持续改善的角度思考,这样做既不经济,也无必要。其实,以现状较宏观的“统计数据”作为评价基准值,不仅做起来简单,而且团队易于接受。

  第二,用团队计件替代个人计件,促进团队协同。为了避免发生员工怠工误工或效率下降现象,需要事先做好几个准备工作:

  一是以达成或超越现状产能基准值作为团队目标;

  二是设计好团队目标达成与团队绩效奖励之间的关系;

  三是设计好员工个人所得(包括奖金)的计算标准和办法。

  第三,科学设计员工个人所得及其计算方法,确保改革平稳实施。这是重中之重。

  根据经验,员工所得计算方法设计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基本所得保障原则,即设定一个保底工资标准,相当于计时工资部分,提高这部分工资比例,有利于让员工对改革有安全感。

  二是多劳多得原则,即设定一定额度的奖金,并通过评价员工工作的质、量和日常工作态度、行为等决定个人奖金的等级,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多劳多得并不是完全按线性比例计算待遇,而是要保证表现不同的员工之间待遇不倒挂,即好的员工多得,差的员工少得。

  所以,在员工绩效评价工作中要追求过程的公平性,让评价结果经得起推敲,也就是实现人们常说的程序公平。

  第四,管理层深度参与,带领并辅导团队与员工。由于管理机制的变更,管理层可以腾出越来越多的时间,自己参与或带领员工进行全方位的革新改善,辅导和帮助团队和员工达成目标或超越目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随着管理水平的提升,当文化、机制(含流水作业等)和制度等对员工约束力越来越强的时候,可以适时提高固定薪酬,降低评价奖金的额度。如此这般,企业就可以从零和博弈的计件工资制,逐步走向协同共赢的计时工资制。

  最后,企业要持续提高效率和效益水平,必须设法打造利于员工广泛参与精益改善的文化、机制、制度氛围与条件,逐步提升员工素养,培养员工的改善意识和能力,最终建成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文化。

责任编辑:baizhiying

上一页 1 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