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建“精英群”为何被处分?只不过是变种的权力寻租!

2018-05-22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官员建“精英群” 只收干部和商人

  日前,一则“部委局级官员建微信群被处分:群内互通政商信息”的消息出现在不少门户网站上,引发网民热议。据悉,2015年春节前,中直机关某部委局级干部董某使用微信创建了“在京老乡精英会”群,群内成员均为老乡中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较成功的商人,并不断扩大群规模,使群内人数最多时达到400多。

  董某以群主身份,在群内号召“有事找群员”,频繁组织线下联谊或聚餐活动,至2017年底,大联谊一年一两次,小联谊或聚餐不计其数。群内一些领导干部为群内商人介绍工程项目,一些商人则为领导干部提供各种便利,甚至存在权钱交易现象。

  对此,一些网民表示,中央一再明令党员干部绝不允许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形成利益集团。利用微信群建立的关系网就是一种权力寻租、“圈子文化”,是必须坚决反对的。

官商无边界,“朋友圈”实为利益圈

  互联网时代,微信成了人们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官员建微信群被处分,乍一看似乎挺不合情理,但深入具体语境,就会发现这是一种过于“亲密”的政商关系。有媒体人一言以蔽之:微信群里的“老乡精英会”,不过是地域性的“政商同盟军”。道理也不复杂:群组织有“门槛”,发挥的功能也有鲜明“指向”。在民众眼里,这种朋友圈就是一种利益联盟,实质还是赤裸裸的以权力为轴心编织的政商关系网,其目的是利己。

  《中国纪检监察报》曾报道媒体梳理过的五种类型官商“朋友”关系,其中有一类就是“同乡会型”,并指出,无论哪一种,都具有功利色彩,其目的无不指向利益。

五种类型官商“朋友”关系

  事实证明,官商关系若无边界,就会形成利益勾结和滋生腐败。微信群若成为利益交换、权钱交易的平台,就会影响到干部队伍的纯洁和公权力的廉洁运行,为权力腐败埋下隐患。从董某的“在京老乡精英会”,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一些行为完全越过了法律的红线(见下图)。

微信群是双刃剑,微时代须“慎微”

  微信群的使用,对快速沟通日常工作、及时分享先进实例和经验,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应用得好,是很好的工具。但“朋友圈”、微信群等网络联络形式,又是由许多复杂的社会关系组成,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党员干部究竟应该如何使用微信群,共产党员网发表文章指出,要谨防四种不良现象:

  谨防微信群成为私人后花园。一些党员党性意识淡漠,把微信群当作私人后花园。或因为职场失意、情绪失落、个人遭受了委屈等,在微信群或“朋友圈”公开发布违法信息和不当言论,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妄议中央大政方针,产生严重后果。

  谨防微信群成为腐败滋生地。微信群发红包常常发生在“八小时之外”,由于具有较高的私密性、隐蔽性,成为穿上新式外衣的礼金礼卡,是党员干部监督的薄弱环节。

  谨防微信群成为谣言加工厂。有的党员出于个人目的,在微信群编造、传播谣言,造成公众恐慌。有的党员对一些错漏百出的谣言不知道甄别研判,不计后果随手转发,成为谣言传播的帮凶。或在谣言面前不闻不问、冷漠处理,默认谣言继续扩散,都是极端不负责任的。

  谨防微信群成为色情集散区。有的人为了积累微信群的人气,公然在群里发送低俗色情内容,或上传淫秽视频供下载,或要求交费方可进群,以此作为牟利的工具。党员作风连着社风民风,对淫秽色情的电子信息更要带头抵制,及时举报揭发,而不能听之任之。

  并不是说微信和微信“朋友圈”就是洪水猛兽。学会走网络群众路线,微信群实际上就成为党员干部与群众积极互动的一个平台。要把线上联系和线下的工作结合起来(见下图)。

责任编辑:wuye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