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会员被多收派送费 美团回应定位偏差引“杀熟”争议

2020-12-24 来源:网络舆情

  舆情要点

  加入会员,意味着消费者可以享受更多优惠,可是会员反而需要比普通用户支付更多送餐费,这让消费者无法理解和接受,“如何看待美团疑似杀熟外卖会员的现象”成舆论场上热议话题。截至12月23日,微博话题#美团被曝杀熟外卖会员#阅读量达7.2亿次,#美团杀熟门当事人回应#阅读量达5289.3万次。与此同时,南方都市报新媒体、上海法治报新媒体、微信公众号“荔枝锐评”等均对此刊发评论。

  此事引发网民广泛关注,是因大数据杀熟早已不是新鲜事,检索公开报道发现,此前包括京东、携程、飞猪等平台都曾爆出过类似问题。2019年,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88.32%的被调查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普遍或很普遍,56.92%的被调查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此次美团一事经媒体报道后,也难免让有此遭遇的消费者自动代入“被杀熟”“被割韭菜”的情绪之中,助推网络舆情热度进一步升级。

  舆情反馈

  面对不断发酵的负面舆情,美团官方表示“已成立专门团队,与用户进一步沟通解决”。但有网民认为,其及时致歉的态度值得认可,可是将同一时间地点的点餐配送费差异,完全归咎为“定位缓存”,只字未提大数据杀熟一事,有避重就轻的嫌疑,也让人怀疑平台的诚意。但也有观点认为,在未有权威界定的情况下,笼统将价差定性为平台“杀熟”或“割韭菜”,可能有些片面。

  不可否认的是,此事曝光后,在网络上引发不少有类似遭遇的消费者共鸣,说明此类现象并非个案,背后原因美团需给出更具说服力的解释。有媒体评论称,当一方坚称“被杀熟”,另一方所给出的解释又无法服众,如此困境,应当尽早破除。面对无法理解的价差,消费者追问真相,要求平台给出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也理应获得一个能体现诚意的答复。

  此次事件再度将大数据杀熟的问题推入舆论场,制止大数据杀熟已成为共识。舆论普遍认为,互联网平台之所以有底气利用大数据杀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市场垄断,仅依靠法令无法在根源上杜绝杀熟情况再次出现,需要对平台数据进行监管。一方面,需要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另一方面,需要提升监管的技术能力和手段。同时,对于大数据的使用和管理,在判断标准与法律界定上还应提升,做到消费者和企业都有依据可循。

  谣言破解

  1.谣言:近日,网传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朝天门站、环线天星桥站和仁济站将于12月18日开通运营。

  辟谣:12月17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从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获悉,上述消息不实。12月10日,市住房城乡建委发布消息称,预计到2021年春节前,轨道称通6号线支线二期和5号线南段(石桥铺—跳磴)、环线全线、1号线朝小段(朝天门—小什字)将贯通运营,全市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370公里。

  2.谣言:近日,网传江西省九江市尚海湾一高层建筑整栋起火。

  辟谣:12月18日,微信公众号“九江消防”发文辟谣。相关火情通报如下,12月18日10时49分,九江市尚海湾5层室外阳台堆积的杂物着火,附近居民用水将火扑灭,但烟雾顺着天井溢出。10时55分,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京九路消防站到场,出水防止复燃。11时05分,确认无复燃情况后返回,现场无人员伤亡。

  3.谣言:近日,网传湖北、深圳、上海、天津等地中小学假期提前,将在元旦后放寒假。

  辟谣:12月21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上述传闻辟谣。经核实,相关消息不实,湖北、深圳、上海、天津等地教育部门已经先后辟谣。因疫情防控需要,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寒假安排,请广大学生、家长以学校通知为准。

责任编辑:魏志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