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售楼处拆除人脸识别 舆论对隐私信息的隐忧不可忽视

2020-12-10 来源:网络舆情

  舆情要点

  11月29日,有记者从南京房地产市场获悉,已有多家售楼处接到相关部门电话通知,要求拆除售楼处现有的人脸识别系统。业内人士透露,对于拆除时间,由于涉及到年终跟“渠道”结算费用的关系,尚未最终确定。据了解,这在全国尚属首例,相关消息引发舆论热议。

  早前,由于担心自己的面部信息被盗用,济南一男子戴着头盔去售楼处看房的视频在网络热传,售楼处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曾引发社会关注。按照房产圈的解释,对看房者实行“人脸识别”已是行业内普遍的规则,其目的在于帮助房企进行客户界定,即购房者是属于自然来访客户,还是中介渠道客户。进入售楼处后,立马进行人脸识别比对,可以防止“飞单”和重复计算客户的来访渠道。

  舆情反馈

  此前买房者戴着头盔去售楼处看房的消息已在房地产市场掀起舆论热浪,如今南京市让售楼处拆除人脸识别系统的举动,再次引发舆论高度关注。截至12月3日,微博话题#南京售楼处将下架人脸识别#阅读量达7637.1万次。同时,微信公众号“侠客岛”、新京报网、《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均对此进行报道与评论。

媒体报道与网民评论高频词

  一直以来,围绕“人脸识别”技术是否滥用的消息,是舆论场上的敏感话题。“高校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收集教师上课的姿态”“进出小区需要进行人脸识别”“人脸识别系统记录行人是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等争议不断,“男子看房戴头盔防止被人脸识别”更是引发舆论共鸣,网民代入情绪高涨。舆论普遍认为,这背后暴露的,是公众隐私信息被泄露的隐忧。

  事实上,关于使用人脸识别的条件,立法已有所涉及,如我国网络安全法第41条明确规定:搜集、使用个人信息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舆论普遍认为,行规大不过国法,更何况还是潜规则。有媒体指出,遍布各家售楼处的人脸识别系统,虽方便了企业,却未曾告知看房者,人脸数据“想采就采”,已然构成了对看房者知情权的漠视,也直接侵犯了看房者的个人信息权益。而且,此前国家明确的各类个人信息保护条例,也是在释放国家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将越来越严格的信号。南京此举与公众期许同步,也与当下法治精神契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舆论的担忧,也平息了部分网民的负面情绪。

  但是,在舆论场上,人脸识别技术使用与个人信息保护的界限的争议依旧存在。这也要求企业方在寄希望于这项技术给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兼顾其潜在的风险。当然,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关键还是在制度设计和政府监管上——既要在立法上不断细化、完善,让监管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也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监管力度,打击侵犯客户隐私的行为。毕竟,防止人脸识别技术滥用,本就不能局限于“一城一业”,而应成公共治理中的日常图景。

  谣言破解

  1.谣言:近日,网传北京市出现本地确诊新冠肺炎病例。

  辟谣:12月1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80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高小俊表示,网上传言为不实信息。截至11月30日,北京市已有116天无报告本地新增确诊病例,192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全部采取了闭环管理和有效的集中隔离治疗。

  2.谣言:近日,有网传图片显示,武汉绿岛社区出现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开始实施封闭管理。

  辟谣:11月30日,微信公众号“湖北发布”对此辟谣。经调查发现,网传封闭管理通知照片实际是社区开展的“橙色预警疫情防控演练”活动场照片,相关通知事后已澄清。记者向武汉经济开发区有关部门核实,该通知实为应急演练。绿岛社区也发布了关于疫情封控的情况说明。

  3.谣言:近日,网传深圳市房地产税征收试点将于2021年1月1日起运行。

  辟谣:12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通过官方微博@深圳税务辟谣,该网传消息纯属谣言,请广大市民切勿信谣传谣。

责任编辑:乔智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