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严查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作假 就业率争议引聚焦

2020-07-18 来源:网络舆情

  舆情要点

  因疫情影响,今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据媒体报道,一些高校为保证就业率,存在让学生虚假签约的行为,引发热议。

  针对这一现象,7月14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将严查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弄虚作假,并强调,将对相关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保障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

  此外,7月15日起,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将向2020届已就业高校毕业生发送手机短信,提醒毕业生及时登录“学信网”查询本人就业状况。教育部将要求各地对存在问题的所有信息进行逐条核实、逐一查处。并要求各地各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做好就业工作。

  舆情反馈

  高校就业率“掺水”屡受诟病。面对今年特殊的就业形势,严查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作假一经披露,便引发热议。截至7月17日,微博话题#教育部严查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造假#阅读量达3.7亿次,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国新闻网等快速转载相关消息,半月谈新媒体、《光明日报》等均对此刊发评论。

“教育部严查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作假”媒体报道与网民评论高频词

  当下,全社会都对今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高度关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担忧学校为了数字好看,“掺水”更严重,不能反映应届毕业生真实的就业情况;另一方面,也担忧就业率不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面对教育部要求严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作假,网民高度支持。

  舆论普遍认为,“挤干”高校就业率水分,有利于在特殊时期客观地反映现实问题,进而指导有关部门进行相关政策调整,因此,此次教育部对就业率的“打假”十分及时和必要。与此同时,也有声音指出,教育部严查就业率造假值得肯定,但是如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还需进一步商榷,毕竟就业率硬性指标在那里,严查之后学校进一步要求学生提供更难获得的接收证明怎么办?

  从舆论观感分析,应届毕业生就业“年年难”,今年更不用说。这也提醒有关部门,保证就业率真实反馈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究竟“难”在哪里,也需要准确的反馈。比如,究竟是因为产业调整部分专业毕业生出现了就业困难,还是因为经济形势变化全社会的就业岗位缩减,就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减少高校就业率的舆论诟病、“挤干”水分之后,还需要社会和学校加强就业指导,相关政策有针对性地帮扶。

  谣言破解

  1. 谣言:近日,一段“飞机坠毁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发生火灾”的短视频在网络流传。

  辟谣:7月14日,据微信公众号“北方新报”消息,记者与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和乌兰察布市消防救援支队核实,网传信息为谣言,视频画面所反映的内容实为乌兰察布市某建筑工地彩钢房大火现场。当天火灾已被成功扑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 谣言:7月15日中午,名为“龙门山生活”的自媒体账号称,四川雅西高速公路发生山体垮塌,配图显示大量垮塌山体掩盖了公路两侧区域。

  辟谣:当日,川报观察发布辟谣消息称,15日上午,川报观察记者刚顺利通过雅西高速,并无垮塌山体堵塞交通。对此,雅西高速交警表示,网传信息为假消息。

  3. 谣言:7月15日上午,上海发布暴雨蓝色预警,网传“上海市黄浦江水面高于外滩路面”。

  辟谣:当日,微信公众号“上海水务海洋”发布消息,通过上海市防汛防台指挥系统2.0版,调看现场情况:江面离路面还有好大一截。官方在此辟谣并提醒,当下,我们要做的是三件事:第一,信任上海防汛能力;第二,个人也需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第三,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信小道消息”也是一道坚实的防汛大坝。

责任编辑:乔智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