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工男”成流量担当 互联网娱乐狂欢引舆论担忧
舆情要点
周某第4次出狱的消息被曝光后,周某兄长透露的“目前已有30多家网红公司与他们接触”“200万元、300万元的签约价都有人提过”“也有开着法拉利、布加迪等跑车到村里去的”。截至4月20日,微博话题#30多家公司想签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男子#阅读量达1.7亿次,讨论量达2.1万次。
据悉,周某是小学文化,无业,喜欢赌钱,有时候输到一分钱都不剩,就偷窃电动车,然后拿着赃款出入KTV、打游戏。
“这辈子不可能打工,又不会做生意。就是偷这种东西,才能维持生活。”2012年6月,因偷窃电动车被民警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周某在接受广西当地媒体采访时,因为这番话而爆红网络。在他坐牢的这几年里,网民给他做了无数鬼畜(以高度同步、快速重复的素材配合背景音乐的节奏如鬼一样的抽搐来达到洗脑或喜感效果)视频、PS海报、壁纸、手机铃声。此外,“我偷电瓶车来养你”“进看守所感觉像回家一样”等流行语一直维持着热度。
在这种网络狂欢的语境下,周某行为的真实性质被逐渐淡化,甚至有人已经忘了他是个多次行窃入狱的罪犯。此次出狱后,舆论场关于周某的讨论迅速升温,一边是@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荔枝新闻等对其出狱的报道。据知情人透露,周某的家人几乎与他断了联系,采访中,周某直言后悔曾做过的那些事,想第一时间回家看望父母。同时,他表示不会给网红公司打工。当地司法所工作人员表示,周某出狱后将被重点关注,并为其提供帮教,让其更好融入社会。一边是网民持续玩梗和调侃,比如,有网民称“他将在街头随机抽取一名幸运儿,让其走路回家”(指偷电动车),关于周某与电动车各式各样故事的视频也在网络持续更新,引发大量关注。
面对周某在网络持续爆红的现象,人民网、澎湃新闻、红网等相继刊发评论指出,网红经济发达的今天,追逐流量也需考量价值担当。此外,中国广告协会发布《中国广告协会关于加强社会化营销自律促进健康声明》,批评某些网红经纪公司为“流量变现”采取的无底线行为。
舆情反馈
◆ 澎湃新闻:警惕罪恶被网络狂欢洗白
周某4次进监狱,不断违法犯罪,挑战社会底线,侵害公民的合法财产权。这样的恶却被网络口水、鬼畜文化洗白了。他顶着一头蓬松卷发,睁着萌萌的小眼睛,以对规则的蔑视,换来亿万网民通过戏仿、换头、恶搞、鬼畜的大型网络“献祭”。
他的故事很臭,但是流量却很香。一切皆可盘,一切皆可鬼畜,于是“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娱乐至死的相对主义侵蚀了我们的价值之锚,模糊了是非和有趣的边界。如果,网民在公共讨论时,还需要重新回归到“偷别人东西是不对的”的常识,那可能是灾难性的。开始你是用“鬼畜调教”嘲笑鬼畜们,鬼畜看多了,觉得鬼畜也挺好玩,再从价值观上认同了鬼畜,最后,你就成了“鬼畜”。
◆ 红网:流量为王也需价值担当
网红经纪公司既然手握资源,就不应该只顾眼前蝇头小利,只图流量变现,而应打造更多能传递正确价值观的正能量网红,发挥经纪公司该有的职能。如果周某凭一句话就可以成为百万级网红,4次犯罪入狱的经历都可以因为走红而被原谅,那会不会给社会上其他如周某一样的人提供犯罪的借口和动机?会不会给心智还未成熟的少年儿童带来不正确的指引?会不会在无形中煽动更多人不思进取投机取巧?当然,周某如果能吸取教训,改过自新,利用自身的影响力积极地引导大众,我们也不会揪着他的犯罪前科不放。不过,影响力能给网红带来收益,但它也是无数网民放在网红身上的一把锁,时刻提醒网红什么不该说,什么不该做。
◆ 人民网:对周某可以更多严肃追问,而不是一个单薄的娱乐符号
不是说刑满释放人员不能获得新的人生转机,而是周某眼下这个被网红公司奉上的转机,透着机会主义式的虚无。这不像是人生的自新、精神的振作,相反更像是消费自己的历史,赋予违法犯罪的事实以娱乐化的意义,更会把本是常识的人生导向变得晦暗不明:人生,究竟该脚踏实地,还是该无所顾忌,乃至凭借不甚光彩的机遇平步青云、百万签约呢?
快节奏的网红营销不是不可以,只不过当它加诸一位刑满释放人员,还是该谨慎些。从周某的个人经历看,可以有一些严肃的追问,做一些厚重话题的探讨,现在看都有被营销套路碾平的倾向,变成一个单薄的娱乐符号。我们希望周某人生获得新的转机,也希望这个机遇,能与反省、耕耘、理智的常识相匹配,而非衍生出更多的光怪陆离。
网民观点选摘
@吃瓜没有圈:他可以做回普通人了,但是做影响力很大的网红还是算了,不能带坏青少年。
@倾城之恋:毫无底线。这种以流量为王的行为,是要向三观尚未成熟的孩子表达什么?告诉他们只要有热度,即便是犯罪也无所谓?不读书也无所谓?有热度开直播就行?
@嘉事堂:畸形的流量热度带偏了价值观,一些人沉醉其中,以怪为美,长此以往,社会和社会中的人都会生病。
@况味使得:他既然出狱了,就已经接受完处罚了,如果他能够改邪归正,就可以选择做合法的职业。
@一杯红茶:也许在狂欢之余,周某的心理问题更值得探讨,希望他是真正改过自新,开始过正常人的生活。
舆情观察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上网本意是寻找快乐,不需要思考,直接明了地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周某一句“这辈子不可能打工”,某种程度上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引起部分网民的共鸣。加上他说这句话时,已经被警方抓获,根据固有认知,此情此景之下,应该做的是忏悔,而不是为其行为赋予正当性。周某却反其道而行之,击中了当下流行的网络解构文化。基于此,其偷窃行为不合法的严肃性,在互联网上被快速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充满娱乐性的符号,引发一场网络的狂欢。
当然,在众多调侃玩梗的娱乐声音中,也有人担忧,在这样的狂欢之下,周某违法犯罪4次入狱的事实或将被各种娱乐话语所模糊,久而久之,公众便忘却了他走红背后的违法事实,在互联网和资本的加持下,他真就成为一些人的精神偶像。比如,此次有30多家网络公司等候着与他签约被曝光后,大部分声音认为,这是资本追逐流量没有底线的行为。大多网红公司不过是看中了周某的网络热度,选择性忽视其曾有违法犯罪的事实,甚至企图去消费这些并不光彩的历史。倘若周某被包装后持续走红,传递出的好逸恶劳、即便违法犯罪依旧可以风光地在社会立足等价值观或将误导青少年。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声音表示,舆论应该宽容一点。网民用周某的言论玩梗调侃,不过是以一种流行的方式参与网络社交,并没有否认其偷窃等违法犯罪行为,更不是在为其洗白。网红公司希望签约周某,也没有必要全盘否定。周某已经服刑出狱了,开启新的人生,而网红公司作为商业企业,拥有依法经营、依法选择员工的自由和权利。当然,倘若周某后续真有什么违法违规行为,可以追究他和平台的责任。当下,媒体的批评和中国广告协会的声明均是对那些盲目追求“流量变现”的经纪公司的警示,相关平台应予以重视,约束自身行为。
近年来,从“芙蓉姐姐”到“凤姐”,从“犀利哥”到“沈大师”等,抢热点式造网红的形式,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有人认为是审丑时代的到来,也有人说是互联网包容性的展现。有的人风光无二后快速消退,有人也因为网络的契机改变生活,比如靠网络走红的农妇诗人余秀华、农民歌手朱之文等。周某是否应该持续出现在公众视野,其背后故事的追问该以何种形式展开,这是一个留给网络和公众持续讨论的议题。诚如红网所说“如何利用现有的影响力输出正确的价值观,是每个网络红人和背后的经纪公司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舆情分析师 杨蓝)
责任编辑:yinjun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