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郫都区“嘉年华虐待学生”事件

2019-12-09 来源:中正舆情管家(微信公众号:yq_B

  @孔天爱:这类机构屡屡出事,为什么还不能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呢?

  【其他】

  @奶伦的kathy阿姨:[二哈]这一下就知道父母有多好了吧。还天天跟爸妈闹吗

  @Bropea:会不会和杨永信有关系

  @时日留痕1008:当地政府怎么管控的,存在这么多年,连当地老百姓都知道在这所学校发生的多起事故,深挖

  @L肀ine12580:中国有很多,很多,很多这种学校。

  舆情主体及矛盾点分析

  1 嘉年华

  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是网民的重要关注点,也是近年来的舆论敏感点。一旦发生涉及孩子受到伤害事件,家长群体极易感同身受并爆发强烈怒火,舆论势必来势猛烈。此次事件中,嘉年华“虐待学生”即触及了这一舆情爆点,“等级森严”、“体罚”、“暴力”“学员自残”等细节被曝光,媒体报道中频繁使用“豫章书院”、“疯人院”等类比描述,放大了网民的愤怒情绪。
        此次事件中,过往问题的“大数据记忆”起底则带来了更大的舆论冲击。媒体报道中,“嘉年华”其背后企业成都嘉年华健身服务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潘昌全(化名“潘晓阳”)、首席心理专家刘树林等责任主体相继被揭底,进而爆出更多问题,包括:企业无办学资质违规招生;潘昌全为中学在编教师,违规校外兼职;曾被举报“饿饭、打骂、性侵犯”等行为的成都市维尔彬青少年教育咨询中心的法定代表人亦是潘昌全;首席心理专家刘树林履历不实等。

  2 郫都区教育局

  郫都区教育局作为主管部门,在此次舆情爆发后,虽然进行了事件处置情况通报,但其中存在三点不足,导致后续舆论发酵转向指责教育局:
        1)发现问题不及时。通报中称,教育局是在发现网络舆情后才知晓嘉年华存在问题,从侧面反映出教育局作为监管部门,却并未能从审批环节发现问题。虽然根据媒体报道信息,涉事单位是用健身服务中心在工商注册登记,完美绕开了郫都区教育局的监管,因为其单位不在管理序列,如若无人举报,根本无法知情。但由于舆情现状已呈发酵态势,在应对过程中也不能堂而皇之地贸然撇清管理责任,只能从侧面表现出政府与教育局的积极态度,以事后积极处理挽回眼下的责备。
        2)舆情处置时间拖延过久。通报显示,郫都区教育局于7月12日发现的网络舆情,联合调查行动却是7月15日才开展,三天的舆情应对“空窗期”,给舆情处置平添不安定因素。
        3)处置后通报不及时。前面三天的延迟带来的风险尚还有回旋余地,后面长达3个多月未见相关处置结果,带来的后果则足以致命。11月23日媒体曝光相关问题后,24日教育部门的通报已难以安抚网民情绪,舆情应对陷入被动局面。
        舆论发酵后,郫都区教育局成了重点指责对象,主要指责点有:
        1)对于一个没有办学资质的机构,教育局只能靠网络舆情曝出才能发现?
        2)没有办学资质的问题机构,能存在长达十年之久,监管与审查严重失职。
        3)《南风窗》文章中称,嘉年华一潘姓老师曾告诉媒体,“过两个月,这里将重新开学”,质疑其背后存在利益保护伞。
       舆情发展到当前阶段,舆论已从关注嘉年华虐待学生问题,演变为质疑教育主管部门监管失职、地方存在“灰色利益链”等问题,舆论风险升级。

  3 郫都区市监局

  郫都区市监局前期到“嘉年华”的依法巡查都是围绕食品安全等方面,未发现其有相关问题,目前舆情态势也尚未波及到市监局。
       我们认为舆论在得不到释放的前提下依然有可能向将矛头对准市监局的趋势发展,质疑市监局在工商登记审查与企业实际经营监督一致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建议将市监局的后期长效监管机制同时予以完善。

舆情应对建议

  鉴于目前舆论矛盾已升级到教育主管部门,我们认为站在郫都区区政府角度考虑,应对建议如下:
       1、严惩责任人及关联人员
       此次舆情事件中的“主角”潘昌全应在查明问题后,予以严惩。首先,潘昌全作为在编教师搞“副业”,严重违纪;其次,嘉年华涉嫌严重的虐待学生问题,作为机构负责人,潘昌全已严重违背教师行为准则,不宜再从事教师职业;第三,潘昌全屡教不改,为谋取私利变相纵容职工体罚,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应当负刑事责任。
      2、表明态度,彻查问题
     区委区政府一方面需尽快兑现教育局通报中的组织多部门“拉网式排查”的承诺,尤其针对舆论质疑的“灰色利益链”问题,要深排细查;另一方面,要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向民众表明彻查此类问题的决心,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3、广开言路
     教育局应启动社会教学培训机构监督管理投诉与问题反映,及早发现问题并介入处理,最大程度保护学生心理安全,精神安全,身体安全。

责任编辑:lizhengshi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