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品?重庆大学博物馆“翻车”舆情观察

2019-10-28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焦点3:质疑重庆大学博物馆的管理人员身份

  根据《新华每日电讯》的报道,重庆大学博物馆馆长吴文厦是捐赠人吴应骑的儿子,吴应骑的儿媳则担任博物馆展览部主任。报道指出,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名人纪念馆、博物馆都是后人在管理,但重庆大学作为公办高校,博物馆使用公共资金,应对此进行调查,回应公众关切。

  《新京报》发文称,原本这几百件“文物”放自己家里,儿子当个“馆长”不稀奇,如今既捐了,已成公共设施,“馆长”任命是否遵循了应有程序,相关部门在介入调查时,也不妨一并予以审查。无论如何,不宜把高校博物馆办成“奶奶庙”。

  《中国科学报》指出,一座博物馆,是显赫的实绩工程,是好看的表面文章,是可列入各类申请表的优秀指标。如此,某些高校博物馆仓促上马,慌不择路,饥不择食,如果再掺杂一些不为人知的利益纠葛,吃相就更难看了。

网友观点

  此事一经曝出,已多次登上微博热搜,足见网友对此事的关注和关心。

网名关注词云图。(来源:众云大数据平台)

  微博粉丝53万,微博认证为作者的@六神磊磊发微博调侃道:小时候我对桃花岛上黄药师的牛逼藏品深信不疑,现在也开始动摇了。

  微博粉丝149万,微博认证为微博签约自媒体的@车市观察V发微博提出质疑称,一所高校,花了670万办了一个赝品博物馆,还没办展览资质申请,这是一所高校的行为?

  微博粉丝近200万,微博认证为学者的@王旭明 认为:有关方面的态度和做法是对的,一定要严肃认真的核查。

舆情点评

  重庆大学的迅速回应展示了快速的舆情响应速度及对事件高度重视的态度值得肯定。但是重庆大学博物馆一场艺术展引发的赝品质疑无疑令学校声誉高度受损。被质疑的文物究竟是不是赝品,需要文物部门进行权威调查。这些文物在移交重庆大学博物馆之前,是否经过严格的鉴定程序,也需要重庆大学拿出核查结果。

  从舆论场反映的舆情来看,焦点主要集中在“质疑大学的专业性”“学校是否做过文博鉴定把关”“背后是否涉及利益输送”“任人唯才还是另有玄机”等。这些疑点都需要重庆大学给出明确回应。

  上观新闻指出,重庆大学博物馆属于“主要利用非国有文物”的非国有博物馆。对非国有博物馆设立阶段举办者拟纳入藏品序列的文物,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其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审查。对非国有博物馆如此管理和要求,是因为非国有博物馆拥有诸多政策红利。而且这个“利”的价值和可操作空间是巨大的。

  高校建立博物馆应需合法合规,严格把控品质关。博物馆的设立,应向馆址所在文物主管部门备案。相关陈列展览主题、展品说明、讲解词等均需向文物主管部门或者相关部门备案。与此同时,根据《博物馆条例》规定,博物馆藏品应真实可靠且来源合法,以确保展出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高校要建立博物馆,需依照相关规定做好备案工作,并确认藏品来源等相关信息,勿让辛苦筹建的博物院成为摆设。

  近年来,多所高校在文博方面频频“踩雷”,陷入展品真伪风波。舆论认为,高校设立博物馆亟待规范化。高校博物馆承担的不仅是通识教育和公众教育的功能,还承担着专业教学的使命,这就对高校博物馆在教学、研究和展示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还需健全准入机制和完善日常管理,这样才能确保高校博物馆的公益属性不褪色。

责任编辑:wuye

上一页 1 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