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大片《杀人回忆》真凶原型落网,竟藏身监狱二十余年

2019-09-30 来源:舆情观察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时隔33年,曾震惊韩国,备受关注的“华城连环杀人案”改编的犯罪悬疑电影《杀人回忆》的罪犯原型终于被抓获。

  该片讲述的事件是,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京畿道华城郡附近村庄,出现了一系列的连环杀人。在此事件中,共有10名年轻女子遇害,仅1人幸存。而杀人犯始终未被捕获,此案成了难以破获的悬疑凶杀案。凶手的作案手段极其凶残,其罪行罄竹难书。

警方破获《杀人回忆》悬疑案

  据韩国SBS电视台18日最新消息,韩国警方通过DNA检测确定了嫌犯身份。警方表示,这是第一次通过现代技术获取追加DNA信息来寻找真凶。

  此案凶手为一名50多岁的在狱囚犯,因1994年对自己妻子的妹妹进行强奸后杀害并且弃尸,被判无期徒刑,现已被关押在监狱20余年。殊不知,真凶竟然藏身于此!

  但是讽刺的是,按照韩国的法律规定,此案已过公诉期,罪犯不会受到相应的法律惩罚。本案真相一经公布,受到社会大众的极大关注,广大民众强烈希望可以公开罪犯的相关信息。对于民众的诉求,京畿南部2部长表示,将进行最缜密详细的调查,重新检测所有证据,对嫌犯进行讯问。虽然追诉期已过但仍将带着历史使命竭尽全力。

  沃德社会气象台实时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关于杀人回忆原型被判无期徒刑,全网共产生相关话题讨论32641条,仅微博影响覆盖超过94918.7万人次。


  此案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公诉期时效性是否合理?罪犯的相关信息是否应该公开?

公诉期的时效性是否合理

  同样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熔炉》,于2011年在韩国上映后,引起不少民众情绪愤怒,向青瓦台请愿,最终使得政府改变国家法律,取消“15年公诉期”的说法。但是,华城连锁杀人案发生在公诉期仍存在的时候,所以仍需按照当年的规定执行。

  对于这么穷凶恶极的罪犯,由于过了公诉期,按照韩国法律规定不能追究其责任,这样的法律规定从某种程度上说,有失公平。按照这种逻辑,是不是不管犯下多大的罪行,凶手只要在此期间藏起来就可以逃之夭夭?网友表示,虽然罪犯被判处无期徒刑,但是这些惩罚对他所犯下的罪恶远远不够。

罪犯信息该不该公开

  回想前段时间的素媛案,韩国MBC电视台在某节目中首次公布了凶手的长相,引发争议。

  节目组表示,考虑到国民安全大于罪犯肖像权,因此决定公开。但是此前韩国并未出台公开犯罪嫌疑人肖像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的角度看,电视台的作为其实是违法的,但是从民众的安全角度看,其做法合情且合理。罪犯的隐私需要法律的保护,那么国民的安全由谁保护?

  有网友表示,希望公开罪犯信息,有网友则认为犯人的隐私也应当受到保护。也有网友分析,对于罪犯信息是否公开,还是要看犯罪类型,案件的犯罪程度。犯罪情节较轻的可以不公开。但是对于此类重大恶性案件,出于对公众安全的考虑,公开罪犯的信息是非常有必要的。

  《杀人回忆》真实案件中的负责的警官曾在离任前给凶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到,“当时想着一定要把手铐戴到你的手上,不过我快要不能使用手铐了”,“我始终没能逮捕你,对于晚辈和被害者遗族来说是一生的罪人“,”请务必不要比我先死。我们必定会会晤的,对吧?“

  而这一天,终于来了!

  如今,真相大白,真凶终于归案。但是这个恶魔是否可以这样轻易逃开法律的制裁?

  从《杀人回忆》到《熔炉》再到《素媛》,这些文化作品所映射出的社会现象引人思考。韩国诸多优秀影视作品素材都源于生活,这些作品的突出之处在于它敢于通过行为和对白揭露一些大众视而不见或不敢面对的真实,引起公众内心深处某种共鸣和讨论,也让社会得以反思进步。韩国的一些优秀作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艺术表达方法值得中国借鉴。

责任编辑:wuye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