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大结局:中产的焦虑如何安放?

2019-08-28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近日,现实主义题材电视连续剧《小欢喜》在各电视台、互联网平台热播。该剧以三个高考家庭一年中的备考生活为基础,生动讲述现代城市家庭所面临的亲子关系、高考压力、中年困境及家庭教育、二胎养老等话题。

  现实主义的选题、真实的情节设定、精良的拍摄制作,使其一经播出,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截至8月28日,新浪微博话题#小欢喜#,讨论量达110万条,阅读量达55.6亿次。

  该剧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首播收视率双双破1,持续登顶,在各网络平台的播放量夺冠,豆瓣平台的评分也达8.3分。同时,该剧在美国、澳大利亚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步播出,在海外网络视频平台也取得不错的播放量。

  有不少网民留言说,“《小欢喜》以轻松幽默的风格描绘出了一幅家庭教育图谱”“过于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和父母曾经的样子”“这个剧带给我们情感共鸣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亲子关系的思考”。

“以小见大”折射现实问题

  这部作品通过戏剧化的艺术表达,折射出不少家庭正在或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引发观众思考。

  教育的意义,是让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有评论指出,该剧能引发广大观众的共鸣,因为它瞄准的是与千家万户密切相关的高考题材,走的是贴近生活的路线。在制作层面的用心,充分展示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该剧更聚焦孩子的家庭教育,剧中的三个家庭各有特色,带有父母的缺点和困惑,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亲子关系中的矛盾。但他们并没有停留在原地,而是善于反思自身、敢于改正错误,为观众带来了一股少见的清新风气。

  《小欢喜》展现了日渐开明和善于沟通的父母形象。有媒体评论说,智慧的父母都允许孩子犯错,只有错过才知道怎么做对。父母真正该做的,就是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对孩子的挫败给予包容和鼓励,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和独立的人格,这种在价值观上的进步值得点赞。

  中年的窘迫,让“小欢喜”显得弥足珍贵。除了传递的教育理念,该剧也讲述了家庭真实的婚姻关系及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窘迫,需要面对学区房高租金、职场性骚扰、中年求职难、父母遭遇诈骗、二胎等诸多问题。导演汪俊说,选择拍中产,是因为社会里中产越来越多,未来进步要靠他们,共鸣也会越来越多。

  澎湃新闻评论说,中年人的欢喜,注定是“小”的。大悲大喜、肆意妄为的岁月,终究是过去了。中年人更愿意把喜怒哀乐隐藏在一张张不动声色的面孔后面。这不是在渲染什么中年困境,只是有些事,真的无法伪装。这就是“小”欢喜背后的“大”责任、“大”担当。任性,不再属于中年人,为家人、为事业做出的妥协和牺牲,才是他们的日常。因此,这部作品所呈现出的中年窘境更突显出了小欢喜的温馨和珍贵。

扎根生活 文艺创作引发思考

  梳理今年以来的热播电视剧作品,可以明显地看到,影视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基层,贴近人民,扎根生活,创作出了诸如《都挺好》《小欢喜》《带着爸爸去留学》等文艺作品,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这些作品在反映时代特征的同时,更带来了关于现代生活的思考。

  据媒体报道,《小欢喜》的主要演员均参与了剧本创作,编剧更是通过数百位考生家庭的采访,提炼出三户为子女备战高考的家庭,将高考面前孩子的考试压力与家长焦虑一一展现。在导演看来,《小欢喜》没有评判教育理念的对错,人人都有道理。“拍这部剧不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或提出什么观念,我们只是把现实呈现给观众,让大家自己去讨论。”

  关照社会现实问题的文艺作品,总能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思考,客观上带来丰富的社会价值。《小欢喜》并不会立竿见影改变什么,但它至少让观众看到了焦虑之余的小欢喜,并给予了观众一些暖心的鼓励和启示,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论。难题的解决无法一蹴而就,一部剧能促使观众在观念上有“小”进步,就是文艺创作者的“小欢喜”。

责任编辑:wuye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