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治理需追根究底,切勿漠视任何问题

2019-04-11 来源:中正舆情管家

舆情概述

  4月9日6时51分,有微博用户爆料称“武汉理工大学一学生跳楼了,这应该是他的遗书。”该消息附上一张疑似学生遗书的图片。据悉,学生跳楼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4月8日,截止至武汉理工大学回应,该事件已经引起了部分舆论关注。



官方回应

  4月9日,武汉理工大学在其官网发布“关于我校学生任某某高坠身亡的情况通报”回应事件,称“系高坠身亡,排除刑事案件”,“江某在4月7日晚学生年级周会上有过激或不当言论,也未发现有针对任某某同学的批评”。

历史舆情——陶崇园事件

  2018年3月29日,网友“陶崇园姐姐”发长微博称,其弟弟陶崇园就读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期间,因“长期遭受导师王攀压迫,被迫叫导师爸爸、给导师买饭打扫卫生、被导师阻止深造”等原因,最终“实在受不了了”,于3月26日清晨在学校跳楼自杀。

  2018年3月31日,学校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事件发生后,学校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班调查和处置相关事宜,已经将初步调查情况向家属进行了反馈。

  2018年4月8日,武汉理工大学相关工作人员证实,3月26日,该校一在读研究生陶某在校内坠楼身亡。公安机关调查结论为高坠死亡,排除他杀。事件发生后,学校已停止王攀的研究生招生资格,下一步将根据调查事实、按照相关程序、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媒体观点

  青橘网:孩子的“玻璃心”要不得

  现在社会压力巨大,面对的问题错综复杂,拥有一颗“玻璃心”的孩子怎能在社会立足?伤心难过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绪,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对别人的言语、行为反应太过敏感,甚至因为别人无心的举动心塞不已久久不能释怀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把别人的批评当成针对、把别人的忽视理解成疏远,拥有一颗“玻璃心”的人在学业、工作、爱情中都有着逃不脱的“心障”。

  拯救孩子的“玻璃心”刻不容缓。消除“玻璃心”首要的关卡就是家庭,孩子的原生家庭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的溺爱直接造成造成孩子受不得委屈,内心敏感脆弱,情绪波动大,以至于长大后内心弱小,没有力量,所以父母在育儿时要引导孩子合理发泄自己的情绪,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拥有足够强大的自信心,在批评孩子时要注意分寸,避免恶意的批评和中伤。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孩子们自己摆脱“玻璃心”,不要陷入牛角尖,把自己束缚在思维的黑洞里,及时从内心的“魔障”中跳出来。

网民观点摘录

  @小小心愿啊abc:武汉理工在对教师的袒护方面,应该去全国大学之首吧!

  @闻一闻她的长发:又是武汉理工。

  @十染:武汉理工多次发生事故是巧合吗?应该查查。。。

  @Casberjon:骂两句就自杀的人,也太脆弱了,有这种想法的人要好好磨练。

  @sugar潮流馆:恕我直言现在老师可以言语辱骂学生但学生不能,而且还不能与之争辩。

舆情观察

  2018年,陶崇园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关注,“导师权利”、“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都一度成为舆论热点,武汉理工大学也因为该事件而受到了诸多质疑。也正是因为武汉理工曾发生过类似的重大舆情事件,故此次“学生自杀坠亡”事件一经曝光,便引起了众多民众关注以及质疑,甚至于部分舆论还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学校。

  就网络流传的“学生遗书”内容,以及官方回应的调查结果来看,事件与涉事老师干系并不大。但是面对学校的回应,民众却依旧对学校充满质疑。“又是武汉理工?”、“多次发生事故是巧合吗?”等等疑问,也从侧面反映出舆情事件的发展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陶崇园事件影响深远,对武汉理工大学的形象造成了极大损毁,以至于此次事件后,民众在面对学校的回应时,始终难以消除质疑;其二,是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的不足。早在陶崇元事件时,武汉理工在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的“缺陷”就已有所暴露,而一年之后,学生再度因为心理问题而坠亡,这更是说明学校在这一年中并未针对相关“缺陷”进行弥补。

责任编辑:wuye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