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公摊面积”?乌龙背后凸显房产市场积弊

2019-03-19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阅读背景

  近日,《关于<城乡给水工程项目规范>等38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正式挂网开始征求意见,里面包含了13项工程项目规范和25项工程通用规范。始料未及的是,其中工程项目规范第十项——《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引发网民极大关注。

舆情节点

  《告别买100平米只得70平!住建部新规:住宅按套内面积算》传播。

  2月23日,澎湃新闻发布该文,文中写道: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一项新规征求意见稿显示,房地产交易将正式告别“公摊面积”。文中尤其提到:新华社2018年发表的评论《买100平米房子只得70平米,“公摊面积”让我们很受伤!》,认为公摊面积“猫腻”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居住获得感。

  该文发布的时间节点正值周末,“公摊面积”的争议又始终是购房者心中的“痛点”,文章被众多媒体转载,得以快速传播。而在该文发布前,住建部的征求意见稿并未受到过多关注。随后,以“取消公摊面积”为标题的文章被自媒体刷屏,一时间引发网络争议,取消公摊面积会推动房价上涨、以前购房者怎么办等问题刺激到购房者的心。

  各方破解政策误读。

  2月23日晚,央视新闻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章《“公摊面积”要取消了?这事儿没那么简单》,指出该征求意见稿只是技术规范,这一规范未来约束的是工程建设行为,约束对象是住宅项目的建设单位。这与大家所关心的住宅交易到底是以“建筑面积”还是以“套内面积”来计算,并无直接关系;与大家关心的物业费、取暖费以何标准收取,也无直接关系。

  2月24日,住建部对该征求意见稿进行了权威解读,指出政策的推出“为了提高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与国际通行做法的一致性程度,此次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拟将住宅交易的面积统一按套内使用面积计算”。业内专家也表示,“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并不代表“取消公摊”。

  各方及时的权威解读起到正本清源作用,网络情绪渐趋平缓。

  “公摊面积”该不该取消、该如何改革的讨论深入。

  在舆情稳定后,对问题深层次的讨论进一步展开。关于“公摊面积”的讨论在2018年8月就曾有过,当时舆情的导火索就是澎湃新闻的文章中提到的买100平方米的房子只得70平方米的问题,此次舆情被解读为是上次问题的延续。权威人士、经济学家纷纷发文,提出建议求解市场乱象。

舆情焦点

  这轮关于“取消公摊面积”政策误读的舆情由主流媒体及政府部门的及时释疑解惑,平息得非常及时,未引发舆论大规模波动。然而,背后存在的社会问题值得关注。

  1、读懂“取消公摊面积”讨论背后的社会心理。

  有评论指出,从“取消公摊面积”刷屏中,最起码反映了两点民意:一是期望一个相对客观公平的交易规则,房地产交易应该真正做到有理有据、公开公正、阳光透明;二是期望真正把“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落到实处,这不单单是监管要求,更是广大百姓的心理诉求。期待相关部门能把民意当成努力目标积极作为,让民意得到实现。

  2、长期存在的“公摊面积”积弊不能听之任之。

  通常状况下,购房者都处在弱势地位,面积怎么算都由开发商来定,也就把“公摊面积”变成了一笔糊涂账。对这种状况不能听之任之,《人民日报》就曾发文指出,消除“公摊面积”积弊已成为当务之急;对于“公摊面积”,理应严格规范和加强监管,让它变得更加透明化,增加业主在其中的话语权,防止开发商的自说自话,让购房者能明白消费。

  3、对政策的解读必须准确、全面、客观。

  近些年,政策被误读问题并不少见。尤其是事关民生热点问题,正确解读政策显得更为重要。断章取义、故意歪曲的情况要杜绝,就要依靠媒体责任及自媒体自律。

责任编辑:wuye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