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春运”成阖家团聚新趋势 智能春运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2019-02-24 来源:新华网

  网民“张书增”说,加密路网建设,打造春运便捷路。铁路网从疏到密,让春运的速度越来越快,旅途更舒适也更顺畅。到201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9万公里以上。从白山黑水到彩云之南,从“最北一横”到“沿海大通道”,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铁路密布,高铁飞驰,“八纵八横”铁路网骨架更加清晰。日益完善的路网结构,为春运期间人们出行提供了有效运能支撑,完成了从“走得了”刚性需求到“走得好”品质追求的转变。

  广铁客运部有关负责人认为,春运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春运的很多细节、内涵都发生了一些改变,“回家过年”这一传统形式正被重新定义。

  这几年的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务工流、学生流稳定甚至减少,而旅游客流显著增加。春运不再只是“春节前返乡”和“春节后回城”的简单交通模式,也体现出节日期间面向气候温暖的南方和旅游城市的休闲性交通需求。不经意间,春运见证了中国人从“回家过年”到“去哪儿过年”的重大转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科技助力智能春运,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今年,科技为春运服务,添上了一笔智能色彩。现下最流行的科技元素纷纷开启服务春运,为乘客们回家之旅增添了一份温暖。从刷车票到刷证件再到“刷脸”进站,人脸识别技术已应用在铁路服务中。除此,人像识别警务眼镜、智能机器人引路,这些高科技均早已亮相于春运,并令中国春运更具科技范儿。今年,中国还引进了诸如面部识别软件和无票出行等新技术来缓解火车站的拥堵。

  从优化旅客购票系统,到智能化候车服务,再到旅途中的点餐、如厕服务等智能化服务,科技渗透到了乘车的各个环节,也温暖了千千万万旅客。千龙网评论称,“黑科技”加入铁路服务便民利民措施的表象下,是铁路部门“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的理想落地。网络订票、自助取票、车上订餐、刷身份证检票、刷脸进站、智能机器人答疑引导等,无一不是科技发展带给广大旅客的方便实惠。而作为旅客,在享受便捷温馨的铁路服务同时,也是享受着科技兴国、科技惠民的便利成果。从“一票难求”到“舒服回家”,让我们对春节回家有了更多期待,更为祖国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产生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刷脸进站”缩短旅客验票时间,“无纸登机”提升旅客登机效率,“互联网+母婴室”让亲子出行更温馨,“电子客票”使旅客出行服务更完善等等。知微见著,近年来铁路部门联合社会各界,在春运服务的细节上下功夫,让群众出行更加省时、省事、省钱、省心,受到了旅客的认可和点赞。

  南方网评论认为,从“走得了”到“走得快”,再到“走得好”,注入更多“科技元素”的春运,使“智慧春运”变得越来越名副其实。春节回家,越来越使人感到方便、快速、舒适、安全。而“智慧春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方方面面取得进步的一个实例、一个缩影,展现了国家日新月异的一个风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阖家团聚是春节不变的主题,温馨幸福是年节的主色调

  春运是流动的中国,这里不仅蕴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也承载着亿万人厚重的乡土观念和深刻的文化情怀。在这幅流动中国的现实图景中,每个人都能在背后看到父母期盼的眼神,看到刚一到家就摆上桌的热腾腾的饭菜。看着日历,白发亲娘又在计算儿子的归程;围着锅台,妻子忙着准备与丈夫的团圆饭;守着路口,孩子久久注视父亲回家的方向……回家吧!有人在等你,而你,也在等那一刻的温馨。等待,串联春运的两头;春运,缩小等待的时空。于是,收拾行囊,寻找回家的感觉;于是,踏上春运路,开启回家过年的序幕。

  不久前,短片《啥是佩奇》在网络平台形成刷屏之势。视频里的主人公——亲手为孙子制作“硬核佩奇”的留守老人李玉宝,在短片结尾时听从儿子儿媳的建议,去城里过年。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看电影的场景,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用一场团圆慰藉这一年的奋斗。网民“转身,未来”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网民“景春”说,除夕即将到来,辛苦了一年,在家里陪着爸妈吃火锅,讲着有趣的故事儿。若将春运比作一种味道,那一定是家的味道。家虽在远方,但家的味道、团圆的味道、幸福的味道早已悄悄弥漫开来。

  新华社短视频《“这儿,我在这儿!”》一经发布即引发众多网民共鸣。网民“橘子皮”说,盼了好久的年,其实就是想回家看看。网民“倩儿”说,最漫长的等待,莫过于出口见。奔向亲人的样子,是世间最美的图画。

责任编辑:wuye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