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正确回应活案例:辽宁特教生“大学梦破”事件解析

2019-02-18 来源:中正舆情管家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作为地方官媒,本具有一定阅读群体,使得此事件首轮传播度较强。随后,央媒中国经济网等报道使得舆情影响力开始提高,流量媒体澎湃新闻网等的评论文章使得舆情扩大、事件问题要害被引出。

  官方回应评析:该事件舆情发生后第二天,辽宁省教育厅进行了回应,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舆论的扩大和恶化。

  回应时机上看,回应时机恰当。此舆情事件并非颠覆性舆情事件不一定要马上回应,既未回应过早,让舆论情绪得以宣泄、舆论观点得以清楚,从而有针对、有准备的回应;更未回应过晚,避免了舆情无序升级、负面情绪加重;形成了舆情阻断效果。

  回应内容上看,第一部分,先表回应态度、行动,给舆情降温,争取舆论变为理性,方式得当。第二部分,还原事件本身——是为了推进教育改革、而不是突然取消高考资格,消除负面炒作效果使舆论进一步冷静、占据道德高点争取舆论理解,具有很好的舆情缓解效果。但还原事件本身只能让舆论走向理性,平息舆情还需要解决事件矛盾,此处“为适应改革需要”这一过于强调原因是失分点,舆论回应要避讳“解释”。第三部分,以“要求”形式,既不直接承认和定性问题、刺激舆情追究,又不否认问题从而表明了立场和态度、回应舆论关切,巧妙地进行了舆情阻断、矛盾回应;最后一句“做好高考报名服务等相关工作”更是起到了解决矛盾、平复舆论情绪的作用。第四部分,则是从根本上、全面地平复舆论,解决问题。

  回应形式上看,遵循网络舆情网上化解的原则,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回应;遵循哪里产生哪里化解的原则,原报道媒体上游新闻来积极宣传报道;回应形式得当。

责任编辑:wuye

上一页 1 2 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