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健事件:负面舆情已“癌变”扩散 监管部门当“负重”前行

2018-12-30 来源:舆情管家

  2、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据新京报报道,12月2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就“百亿保健帝国” 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发争议一事对记者表示,总局已经关注到网络舆情,相关业务司局正在了解情况。

  3、国家中医药局

  据澎湃新闻报道, 12月26日、27日致函并致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该局多位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注意到权健公司相关舆情。

媒体观点

  人民日报:别拿生命开玩笑,诳时惑众法无情

  我们强调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市场法则。没有法外之人,也没有法外之地。无论是《广告法》还是《食品安全法》,都规定保健品不能宣传可以治病,严禁夸大功能范围,进行虚假宣传。事实上,公安机关也一直在对此行为进行打击,今年以来就已破获此类案件3000多起,追赃挽损超过1.4亿元。然而另一方面,围绕权健的发展版图,更多需要回答问题,延伸到了产品之外。为什么药品不在获批直销产品中,却能让病人跟着直销员买药?为什么发明专利申请多数处于无效状态,却宣称拥有大量民间秘方?解答这些问题,有赖调查的进一步深入,给公众一个交代。

  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权健没问题,要用法治洗冤;有问题,当猛打

  权健事件因网络热议而起,但绝不会止步于热议。作为一家全国知名企业,牵涉广泛,权健甚至拥有一家冠名的中超球队。但这绝不是他成为“房间里的大象”,让人视而不见的理由。越是牵涉广泛,越要通过依法调查有个明明白白的交代。如果没有问题,要通过法治给权健洗清冤屈;如果有问题,无论是诈骗还是传销,必当猛打久治!

  澎湃新闻:拿民众健康牟暴利,就该重典治乱

  涉及民众生命健康的领域,就应该奉行重典治乱。当然,这不只是包括事后的严惩,更指该领域的监管资源配置与相应的监管机制设计,都要配得上社会对于生命健康的核心关切。任何企业的盈利模式,如果是建立在打民众生命健康主意的基础上,就应该一票否决。无论其创造多大的地方经济效益,都不应该姑息。

网民观点分布

  此次舆情事件中,负面观点占比较大,其中主要是认为政府监管部门不作为,以及揭露其他类似企业有类似情况为主。正面观点多为支持丁香医生曝光事件,其及时的曝光行为,致使权健集团乱象受到了社会关注。

网民观点摘录

  @肝病梁医生:丁香园,确实是勇士。在临床上,我们也经常遇到病人家属说,“医生,你看这个保健品,病人吃了效果好不好?” 我只能说,“目前有药,还是省点钱吧,钱花在刀刃上。” 还好,我的粉丝,都是对医学知识信任和理解的,应该不会花冤枉钱,误入歧途。

  @看这可笑的世界:天津市政府都是权健的直接保护伞,中国各种智商税收割机里,这个算大头的了,坐等被删。

  @蓝瑟推土机_se5:一个连疫苗都管不好的国家,骗子大行其道是正常的

  @散是散漫的蔓:为什么这么多人会觉得,医生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书就是为了骗他们的钱,而某些甚至压根都没有相关从业资格证的人真能救他们的命?

  @柳叶刀烧烤:支持打击一切以传统医学为幌子的害人“保健品”

舆情观察

  持续了四天的舆论风暴给权健集团造成的影响是毁灭性的。社会舆论质疑,权威媒体爆料,政府部门入驻调查,这一系列的发展都在推动着权健走向“深渊”。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权健之所以会面临如今的舆情困局,背后的原因十分复杂。

  回顾整个事件的过程,“丁香医生”发布带有情感偏向的文章,控诉权健集团 “草菅人命”,由此引出了整个舆情事件。文章中,“丁香医生”陈述了一起孩童因服用权健公司“抗癌”保健品放弃化疗最后却不治身亡的事件。因为文章强烈的情感偏向,且“受害”家庭属于网络舆论中的弱势群体,故而引发了大量的舆论关注以及站队。

  面对“丁香医生”的质疑,权健强硬回应,声称要提起诉讼,但“丁香医生”却毫不退让,直言“不会删稿,对每一个字负责,欢迎来告”。双方激烈的碰撞一时间引起了大量网民围观,事件由此进入爆发阶段。而随着众多媒体的深入报道,与权健集团相关联的各种违规违法问题被挖掘出来,夸大宣传、非法传销、医疗资质、保健食品安全等等信息不断出现,负面舆情犹如排山倒海。

  纵观整个事件,权健并未出现与“鸿茅药酒”类似的愚蠢行为,但是,却也遭遇了同样的危机。究其原因,乃是企业的部分业务存在着极高的舆情风险。这不仅反映出权健自身缺乏前置舆情风险管理思维,也反映出地方监管部门的失责。

责任编辑:wuye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