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学生把牛奶倒水沟,为何宁肯浪费也不喝?

2018-12-21 来源:舆情观察

     近日,一段“湖南贫困县学生把营养餐牛奶倒水沟”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几个学生蹲在教室门口,把牛奶从盒子里挤出来,倒在教室门口的水沟里,随后将牛奶盒踩扁。

  据了解,视频中地点为湖南邵阳隆回罗洪中心小学,隆回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爆料人称,该学校每天发给学生营养餐,包含一盒饼干、一盒牛奶,学生没喝完的牛奶不能带回家只能倒掉。

  将牛奶倒掉,这算不上什么新闻。但在该事件中,倒掉牛奶的是一堆贫困县的小学生,这些牛奶还是营养餐里的,并未过期,这多少让人有些纳闷:若是个别学生喝牛奶喝腻了将其倒掉,也就罢了,为什么这么多学生都“前倒后继”?贫困县学生家境通常都算不上宽裕,学生们怎么会无缘无故地如此“奢侈”和“傲娇”?

  12月18日,当事隆回县罗洪中心小学一名负责人表示,学生们倒掉的牛奶是已打开过包装,喝不完的剩余牛奶,校方出于对学生身体健康考虑,不建议把营养餐带回家中食用。喝不完主要是因为天气太冷,牛奶又是冰冷的,有些学生喝不完。

  一时间,争议不断。通过沃德社会气象台的实时监测,此事从18日曝出以来,相关讨论已经达到6060条,其中微博讨论最多4432条占比73.13%,影响覆盖人次更是超过81865.88万人次。

↑实时数据统计↑

↑关注态势分析↑

  贫困县的背景设定,再加上“弃倒牛奶”的诡谲场景,让不少网友议论纷纷。有网友说是“乡下男女不平等的原因”,有人说“奶是杂牌奶,口感不好”,也有人谴责校方“既然因为天气冷,为何不把牛奶加热”……

        对此众多媒体也有不同评价:

  光明时评:贫困县学生倒掉免费奶,“宁肯浪费也不喝”难言正常

  有无供奶资质、“垄断”当地学校学生奶供应合不合理,这些疑问仍待廓清。但那些家长反映的湘蜜供应的牛奶难喝,以至于学生将其倒掉的情况,在此次事件中于结果层面似乎得到了印证。若学生倒掉牛奶果真有品质差、口味坏等因素,而不只是因牛奶是冷的,那这里面的问题显然不少。事出反常必有因。贫困县学生将牛奶倒进水沟事件背后,这些学生“宁肯浪费也不喝”的原因自然也不应成谜。

  人民网:别以施与者心态看待贫困县学生倒牛奶

  针对“贫困县学生倒牛奶”的批评,大多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施与者心态,用苛责的目光去打量一切。试问谁没有倒过牛奶?我承认我倒过,有时候忘了喝,牛奶过期了,不倒掉难道强灌下去?但是这种现实很平常的事,到了贫困县学生这里,就会被人为地放大,变成一件不可原谅的事情。说得难听点,就是一种道德歧视,认为受助者只能活成大家想看到的样子,不能有一点瑕疵,否则就是对爱心的亵渎。前些年,许多高校都对贫困大学生的助学金怎么花做出限制性规定,不准买名牌,不准买手机。其实大可不必,慈善应该建立在平等和自由的前提下。

  检查日报:贫困县学生倒掉免费奶,该反思什么

  “牛奶+面包”的供餐模式,在现实操作中也是状况不断。其中比较集中的问题就在于,“招标”的不透明,某些地方并不是进行全市场的择优采购,而是优先选择本地厂家作为供货商,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大量不知名的小品牌、杂牌子充斥供应链,甚至还衍生了以“乳饮料”充当“纯牛奶”的乱象。在邵阳发生的这起最新案例中,被倒掉的实际是所谓“草莓味学生牛奶”,而其生产者就是隆回县本地的一家乳企……这一切,都令人浮想联翩。最近一两年,关于营养餐供餐模式的反思,实则从未停止。借着个案的催化,一些地方已经先行先试,推动“冷餐向热餐”的转变。而贫困县学生倒掉免费奶这样的极端个案再次表明,营养餐“冷餐升级热餐”刻不容缓,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

  从沃德社会气象台情绪分析来看,相关事件的讨论中,负面情绪占比总体达到64.39%。其中厌恶情绪占比31.68%、愤怒情绪占比14.08%、悲伤情绪占比12.01%、恐惧情绪占比6.63%。

  能明显看到,事件的讨论由厌恶情绪主导。在舆情学领域,这种厌恶情绪主要来自道德厌恶。社会中的不良风气体现了社会缺乏公平感,公众无力改变社会现状并对其持有抵触情绪,在勉强接受不公平现状的同时表达出厌恶情绪。厌恶群体心理往往伴随着如下感受:固有的偏见思维、从众厌恶心理、感觉比他人优越、感知那些突出的人。

责任编辑:wuye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