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大学生,值这个“大奖”

2018-11-07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社会需要正能量

  @要上岸冲鸭:真的感动!学生和学校都表现得太好了,愿社会上多一些这样的正能量。

  急救知识需要普及

  @随心飞扬leo:遇到这种情况有时候不是其他人不愿意上前,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希望把急救常识也纳入教育,这样可以保证大家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都知道该如何处理。

舆情观察

  一个见义勇为事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原因有二:其一,一名大二护理学院学生在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判断准确,抢救措施规范,成功地挽救了一条生命,见义勇为的胆识、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沉着冷静的处事心态值得点赞;其二,学校在知晓事实后,给予韩宝鑫表彰,并奖励免除其学费和住宿费的举措,既是对韩宝鑫个人饱含人文关怀,同时“好人好报”也提振了社会见义勇为的信心。

  在公众的普遍认知中,“好人有好报,恶人食恶果”是受公序良俗所认可的道德走向,但由于近些年有一些违背该原则的事件发生,扶老人反被讹、帮孕妇反被骗……做“好人”反倒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人们在见义勇为面前心生疑虑,无形之中疏远了社会群体之间的距离,拉高了见义勇为的门槛,让“见义勇为”之中的“勇”字显得格外珍贵。

  有人嘲讽世风日下,人情变得冷漠,殊不知,一味地要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反变成了“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无奈,量谁都会在心头打下问号。道德呼吁是底线而非约束,适当对善举给予肯定和奖励,是对行善者的一种慰藉。人们在行善过程中获得他人的认同和内心的满足感,甚至物质上的奖励,长此以往得以形成良性的循环。若打破了此中规律,善意碰壁,那么就会有人选择明哲保身,逐渐脱离“好人”的队伍。此次江苏护理职业学院给予韩宝鑫见义勇为“大奖”,即是对“好人有好报”的一次生动诠释。其实奖的意义不在于“大”,而在于对善举之重量的肯定,符合大众的普遍期待,对善意的传递无不是一项利好。

  2017年10月1日颁布的《民法总则》对见义勇为的多个情况进行了明确,给予了见义勇为人法律上的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见义勇为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减少了人们在帮与不帮之间可能面临风险的忧虑。后顾无忧,前行可奖,这是对善意的保障和尊重。行善被奖励备受赞誉,是对行善举的有力鼓舞,也是“好人”当有“好报”的时代呼唤,更是为形成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添砖加瓦。此种语义之中,韩宝鑫救人事件被推上公众视野便被赋予了更多的民意期待,期待善意被善待,“好人好报”不再成为新闻,更大程度提升广大民众的安全感、安心感。

责任编辑:wuye

上一页 1 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