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应急管理需要注意负面舆情

2018-10-25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3. 灾害期间,力避不当言论刺激民众情绪

  保持良好的舆论生态和社会秩序,是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高效、顺畅开展的重要条件。在灾害期间,受灾地区的民众受到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等打击,精神往往会处于压抑、脆弱和紧张的状态,容易出现情绪暴躁、言行冲动等现象。敏感期间,任何争议性的言论都如火上浇油,可能会刺激灾区民众的脆弱神经,引发各种矛盾和舆论争议。

  争议性言论的规避,需要从两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参与抢险救灾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在进行权威发布的同时,除了把握快速有效等原则外,还必须有严谨的话语表达方式。不用推测、判断等话语体系,以免引发舆论的争议。2016年邢台“7·19”洪灾,当晚洪灾发生后,经济开发区大贤村受灾严重并出现了人员伤亡。7月20日18时,邢台经济开发区官员在接受采访时称没有人员伤亡。相关报道播出后,刺激了大贤村死者家属的情绪。7月22日10时,大量受灾村民及死者家属堵塞村边的国道,要求政府对“没有人员伤亡”的言论给出说法,致使舆论态势进一步恶化,酿成群体性事件。

  二是政府部门要密切关注灾害期间的社会舆论动向,及时纠正坊间的不当言论。今年8月广东汕头水灾期间,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网民刘某以“大溪烧烤(灵璧店)口味最好的烧烤”的自媒体账号在朋友圈发布“淹了不错,宁愿救XXX,不救XXX”等贬低、侮辱性言论,对汕头人民开展地域和人身攻击,引起舆论的谴责和愤慨。当地公安机关在接到通报后,将刘某传唤到案,对其处以行政拘留,以示惩戒。

责任编辑:wuye

上一页 1 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