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上演“步步惊心”:安全管理应常抓不懈

2018-10-18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阅读背景

  国庆期间,一段重庆奥陶纪景区“游客体验极限项目安全绳脱落”的视频引发网民关注。最初,涉事景区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视频是园方为了营销的摆拍,这种说法遭网民质疑。之后,重庆万盛经开区调查核实后发布通报称,因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游客背后保险绳保险扣脱落。目前该景区涉事项目已停止运营。

舆情概述

  “十一”假期,一段重庆奥陶纪景区“游客体验极限项目安全绳脱落”的视频引发网民关注。该视频显示,10月1日12时53分,一名游客模样的男子在玩高空游乐项目——极限飞跃。只见他一步步跨越,脚下就是“万丈深渊”,刚到对面,身后的安全绳索突然脱落。整个过程看得人心惊胆战,而该男子却丝毫没有察觉。

  10月3日,涉事景区宣传部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视频中的情况不是真实发生的,而是景区的营销手段,实为博取眼球而进行的摆拍。但网民对这样的说法均持怀疑态度:“营销?这种营销手段,充分证明了这个景区的危险性。看见如此营销,谁还敢去?”

  10月3日晚,重庆万盛经开区区委宣传部发布通报称,事发后,万盛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责成区旅发委牵头,会同安监、公安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经查,10月1日12时53分,一名游客在奥陶纪景区体验极限飞跃项目时,因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其背后保险绳保险扣脱落。目前,奥陶纪景区对涉事的极限飞跃等项目停止运营。万盛经开区表示,针对视频中反映出的景区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岗位职责不落实、安全管理不严不实等问题,将对奥陶纪景区及相关责任人予以调查,从严从重处理。目前,当地已开展对奥陶纪景区及其他景区景点特种设备、高风险项目安全管理的专项检查。

媒体报道分析

  从10月1日起,人民网、东方网、《新京报》、@环球时报等均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统计显示,截至10月9日,有关“保险扣 脱落”的新闻有2542篇,微信文章2398篇,微博1190条,论坛帖文150篇。新浪微博中,由@头条新闻发起的话题#游客保险扣脱落#已有5755.7万人阅读,1.8万人参与讨论。

  ◆《新京报》:游客保险扣脱落,如何避免“跑赢死神”重现

  现在拥有游乐设施的景区有两种,一是专业游乐园和主题公园,作为游乐设施的主要运营场所,安全比较有保障。还有一类景区并不以游乐设施为主,仅以此增加人气,挖掘创收潜力。此次涉事景区保险扣脱落事件,就暴露出这类景区的诸多乱象:内部安全制度缺失,防护措施简陋,专业管理不到位,设施质量难以保障。如果存在“流动式”游乐设施,在旅游旺季临时安装运营,更有可能证照手续不全,设施来路不明,加上人员操作不规范、运营标准落实不到位,在长假期大规模人流的“极限测试”中就更容易出问题。

  其实对于游乐设施,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可谓不完备,但是仍挡不住有些景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漏洞百出,出现安全事故也在所难免。有关部门不妨加强对此类景区的监管,并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撑,“游客跑赢死神”的事件不应重现。

  ◆ 红网:比安全扣掉落更可怕的是安全意识的缺失

  安全并非只是系在游客腰间上的那一环安全扣,安全本应深深扎根在人们的意识中。作为游客,应当知晓其游戏项目的危险程度,并遵守游乐园方制定的安全规章。作为游乐园内工作人员,应当了解不同游戏项目的安全系数,做好安全检查的工作。作为游乐园管理层,更应该将“安全”二字时刻放在心上,依照法规定期检查游乐设施,对不合规的项目进行整顿甚至是停止。若说安全扣是保障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安全意识就该是那最初的免疫层,两者同样重要。

  时刻牢记安全不仅是生而为人的自然反应,更是部分从业人员被硬性规定的必要义务与职责。存有“侥幸心理”否认事实只不过是在掩耳盗铃。在安全隐患出现后,认真对待,严肃处理才是最佳回应。

网民观点摘编

  抽取2476条评论,通过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观点挖掘系统解析发现,网民关注地域最多的是广东、重庆、四川,关注最热词为“生命”“营销”“景区”“项目”,整体舆情热度趋势为平稳阶段。

  @波杰克马克:明明是因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背后保险绳保险扣脱落,却说成是故意摆拍的营销手段,太不负责任了。

  @加不加辣辣:幸亏游客已经跨越到最后一步,且当时并没有发现自己的危险,如果行进到中途,恐怕要被吓死了。

  @大大班的削支铅:这一次那位游客跑赢了死神,捡回了一条命,谁能断定下一次别人的运气还那么好?这样的景区必须治理。

  @二朵就是个生煎饼:或许,比不慎掉落的保险扣更可怕的,是公众对游乐园信任的自愿放弃。对于一些游乐设施项目的安全维护、监管问题,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wuye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