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机关如何应对涉重案谣言?

2018-10-14 来源:法制网舆情中心

      原标题:政法机关如何应对涉重案谣言?——以“米脂杀人案凶手被执行死刑”乌龙舆情为例

舆情综述

  9月12日9时24分

  据《华商网》报道,陕西米脂“4·27”杀人案凶手赵泽伟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目前经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核终结,已于9月11日被执行枪决。

  人民网、央视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转载该报道,“@江宁公安在线”“@秦淮司法”等政务微博账号也发布相关信息,新浪微博迅速形成话题“#米脂杀人案凶手死刑#”,引起网民关注。对此,多数网民直呼大快人心,并且为政法机关处置速度点赞。

  另外,部分网民对案件审核程序提出怀疑,认为案件在最高法复核后才可执行死刑,还有网民质疑死刑执行方式问题,如“@于赓哲”评论称“陕西执行死刑已全部改为注射死刑,为何又恢复了枪决”。

  9月12日10时52分

  米脂县公安局通过澎湃新闻采访作出回应,称该消息不实,目前赵泽伟仍被羁押在看守所。另外,陕西省高院宣传部门一负责人也表示,该案在最高法复核。

  11时许,榆林市中院、陕西省检察院官方微博“@榆林中院”“@陕西检察”先后发声辟谣,“@陕西高院”“@西安公安”等微博账号转发该消息。



  随后,法制网科普文章《死刑复核是怎么回事?所有知识点都在这里!》入场,详细梳理了从宣判死刑至交付死刑之间的审核程序,经过“中国普法”“法治浦东”等政法机关新媒体账号转载后,拨开了舆论质疑猜测的迷雾。

  9月14日

  《华商报》对该“乌龙新闻”发布致歉声明,并表示将在内部展开自查自纠,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该事件引发大面积舆论讨论,观点主要集中于三方面:

  一是谴责媒体不经核实发布虚假消息,有网民调侃称该新闻能成功入选“年度最大假新闻”;

  二是希望有关部门加快案件审理进度,尽早对赵泽伟执行死刑,如微博网民“@堂哥198308”评论称,“早日执行死刑才能给受害者一个交待”;

  三是认为此次事件影响较大,《华商报》以及其他媒体不仅应向公众道歉,还需承担一定法律责任,如网易网民“qiumobaby”评论认为,媒体为了流量忽视法律法规需被问责。

法制网舆情分析师点评

  在此次事件中,《华商报》领跑发布不实报道后,人民网、央视网等知名媒体纷纷“加持”,再加上政法官微不明真相地转发,使得该事件迅速占据舆论热点。庆幸的是,陕西当地的公检法各部门及时采取舆情回应措施,对不实消息予以辟谣澄清,有效平息了此次乌龙事件带来的舆情风波。

  具体来说,

  从回应速度来看,政法机关的辟谣信息均在事发后2小时左右发出,这意味着官方消息在谣言爆发之时就遏制住了其传播态势;

  从回应渠道来看,米脂县公安局与陕西省高院通过媒体披露真相,榆林中院、陕西省检察院先后通过官微发布声明,陕西省高院则予以转发,多方位的辟谣渠道和相呼应的传播阵势,有利于官方声音全面扩散;

  从回应效果来看,相关公、检、法机关分别立足自身职能,发布真实信息且互相印证,迅即阻断谣言的蔓延。

  此外,该事件能够瞬时汇集起广泛关注,归根到底是因为舆论对这一造成严重后果的恶性案件处理结果的高度关切。赵泽伟被执行死刑,与其说是有待澄清的“事实真相”,还不如说是更符合公众心理期待。这也提示当地政法机关,在该案的后续处置工作中,需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利用舆论引导主动权,第一时间公开进展和结果,使真相始终走在猜测以及谣言前面。

责任编辑:wuye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