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乡六旬环卫工被暴打:公安“霸气通报”何以赢得10W+?

2018-08-16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海贼王的男人:六十多岁了,还在大街上冒着高温打扫卫生,你们于心何忍?

  @无路赛无路赛:公安机关这份公告内容霸气,维护了老人和社会中的困难群体的正当权益,有效捍卫了人民警察权威性。

  @反观厄祖:这份通报好,老百姓也能看懂。

  @赵医生天亮了:这则通告我给120分,另外坚决不去那家烧烤店吃饭。

舆情观察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警方案情处理通报作为一种正式的公文,讲究的是严谨、客观、理性,与情绪化表达应该是绝缘的。而这则通报却毫不吝啬于情绪的表达和立场的声明。短短几百字的内容,击中人心,引发共鸣的。“霸气通报”获得多方点赞,该执法部门通过一则通报,成功赢得民心,值得其他部门探讨和学习:

  第一,通报体现了执法者坚守法律、捍卫道德的良好形象。执法机关有坚守法律、捍卫道德的义务。正如桐乡公安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公安也是血肉之躯,“执法的时候首先当然要保证执法的公正,同时也有对是非善恶的判断”。虽然通报采用了“有情绪”的方式,但表达出励善黜恶的鲜明态度,执法者不怒自威的正义感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通报有节制的情绪,既拉近了和公众的距离,同时又主动引导了舆论。通报是对执法行为的有力延续,意在令公众形成情感和价值上的充分认同,同时形成对违法行为的强烈谴责。一般而言,通报是模块化的、公式化的,其情绪色彩往往被规范严谨的文字所规避。而桐乡市公安局的“霸气通报”,则把官方的情绪直接摆在明面上,这样做,一方面体现了执法者体恤民情民意,执法不再是冷冰冰的“生硬落实”,而是多了一份温度,少了一段与群众间的距离;另一方面,这种带有情绪化的表达,对于舆论的形成具有更为鲜明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在不失严谨的前提下,这种使群众产生心理共鸣的通报,自然更为人们所认同和乐见。这也体现了执法部门对于主动引导舆论的一次很好的尝试,为其他部门提供了借鉴。

  第三,通报摆明事实,明确给出处理结果。虽然这则通告被网民点赞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其“不走寻常路”的表达,但对于该事件发生的经过说明,以及对责任人的明确处罚才是通报发出的目的所在。网民除了点赞之外,同样会有对内容实质的关注。对违法行为的处罚,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桐乡公安局这份通报讲清事实,严明责罚,体现了其不仅“会说”,更会把自己的本职工作落到实处。

  形象是正义的,情绪是到位的,事实是清楚的,处罚是准确的,应该是这份公文通报能够被点赞的要义所在。它形成一种弃恶扬善的价值观,贴近群众的平等性,其温度和力度也就更能够获得公众的认同,值得有关部门探讨、参考。

责任编辑:wuye

上一页 1 2
相关阅读